瀏覽人數
8,363,775
2012
04
月號論壇主題
1.大陸的機會與挑戰 2.民進黨如何與大陸交往
民進黨與中國大陸交往,可真正找到了門路?
邵宗海/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台灣)
2012329日,代理民進黨主席的現任高雄市長陳菊,在致市議會的「施政報告」書中,談到有關直航航班增班問題時,以「中國大陸地區」來稱呼對岸,取代過去一向慣稱的「中國」用詞。
同樣是民進黨裡重量級人物,曾經擔任該黨黨主席的謝長廷,為了因應民進黨在20122月將提出敗選總檢討之前,特別提出「憲法各表」的建議,希望兩岸各自依照自己的憲法表達自己主張的國號,來取代台灣一直不太情願意接受的「一中原則」,以及民進黨認為沒有存在的「九二共識」。
        比較讓外界印象深刻的是,三位具有民進黨黨籍身份的學者,在20123月中旬前往雲南騰衝,參加一項由具有官方性質的國台辦海研中心所主辦的研討會,沒有像過去一樣採低調或問避的動作,顯示與大陸尚稱良好的互動。其中陳淞山尚建議,以「態度友善」的方法,將「中國」改稱「中國大陸」。
說起來,這應是民進黨內部高層人士開始對「大陸政策」的反省與調整,與該黨在2012222日提出本次總統大選的敗選檢討報告時比較,可說「步伐」更進一步。雖然「報告」中已經有提到對該黨「中國政策」需要重新釐清,但是報告是否具有「反省」與「啟示」的意義,則必須從二個不同文本的內容去整理出來:一份是民進黨中執會所通過「2012大選檢討報告」,另一份則是黨蔡英文在中執會結束後所發表的聲明。
首先不可否認的,不管是民進黨或蔡英文個人,把敗選的責任,還是推到中國經濟力量介入台灣選舉的原委上。譬如在「敗選檢討報告」中就非常清楚指出,「國共利用台灣經濟依賴中國市場的現況,將兩岸政治選項的論述予以「經濟議題化」,沒有正面挑戰台灣人民高度的本土認同,反而是訴求經濟生活上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感、及兩岸關係與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強化選民心理上的威脅感」。蔡英文也在她事後的聲明中,特別呼應到這樣的檢討觀點,她說:「其實最後階段的經濟恐嚇牌,我們真得不能夠完全否認它對整個選舉結果的影響」。
        但問題是,當多數台灣民眾最後還是決定選擇要與大陸存有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關係,並沒有被民進黨口中形容的「經濟恐嚇牌」所說服,那麼作為以執政為目標的民進黨,是否應想到今後將如何去爭取這股多數的民意?
不過,檢討報告中如何反省,卻說了一般的看法:「民進黨面對中國因素所塑造的經濟威脅感,必須發展出能夠凝聚國內共識的兩岸戰略路線,提供人民一個既不陷入經濟依賴、又可確保經濟生活安全感的政策選項,擺脫反中鎖國的刻板印象」。但是當在另方面民進黨仍然不斷提醒自己:「需以堅定立場,扮演鞏固台灣主權與經濟自主性的力量」,雖然我們理解這是民進黨很難捨棄的底線立場,但是否如此一來,又要使得該黨與北京再重返傳統的爭議,而真正的解決方案還是沒有出現。
其次,是蔡英文對「處理中國問題」,似乎是提出了方案。她說:要處理中國問題必需要了解中國,要了解中國必須要在互動中去瞭解,而且「從互動當中可以去找出替我們自己與替台灣面對中國一個新的解決方法」。
這段論述,以她曾是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以及黨主席的身份說出,是有一些跳脫該黨傳統思維的創新。但再仔細回憶起蔡英文在競選過程中曾釋出對北京善意的談話,譬如說,她在201110月訪問日本時曾說過類似的話,她說:對於兩岸之間存在的差異,民進黨不能太天真去面對。她願意和北京領導人一同以互利、明智、負責的方式,用和平發展的共同語言,推動兩岸關係。但是,北京當時卻沒有特別回應。
嚴格來說,這不是北京沒能體會,更多應是民進黨與北京交手時,可能尚缺乏一些認知。這可從下列三個層面來分析:
一、如果民進黨仍然堅守「台獨思維」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黨綱,北京就不可能會對蔡英文、或陳菊、或謝長廷任何動聽的善意表達為之心動。這個道理很容易說明,那就是北京不會去接受當民進黨右手捧出「和解」的胡蘿葡,但左手卻仍拿著「獨立在外」的狼牙棒。所以北京過去總是會提醒說,「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分裂立場,我們願意作出正面回應」。
二、民進黨與中共之間最大的問題,是嚴重的缺乏互信,這個心結將難以在近期之內可以打開,其主要原因當然就是雙方幾乎在過去沒有互動的前例。雖然陳淞山說,要突破「民共對話」的政治障礙,必須調整對北京的敵視心態,改變對中國的稱呼。不過,民進黨如希望要跨越這項障礙,可能就需要付出更強的誠意,而這個「誠意」,也恐怕不是幾句動聽的言辭就可以充分表達。
三、除了上述因素,最重要的一個關鍵便是:如果蔡認為「了解中國必須要在互動中去瞭解」,那麼到底產生雙方能予互動的「基礎」是什麼,可能民進黨還是重回到當時選舉時所遭遇到的困境,那就是不承認「九二共識」存在之後,卻提不出其他可與北京交手的替代方案,結果善意表達了,但結果總是在意料之外。
其實說穿了,就是民進黨或蔡英文或許在他們認知的「兩岸僵局」中找到了癥結,但是就是缺少那「臨門的一腳」,以致多次攻門,但始終無法讓球穿網。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邵宗海/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台灣)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學士1975
美國West Texas Srare Univ.(西德州州立大學)政治學(國際關係)碩士1978
美國St. Louis Univ.(聖路易大學)歷史學(外交史)博士1987
經歷: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1978-1979
政治大學中山所客座教授1987-1989
政治大學副教授1989-1993
政治大學教授1993-2005
北京大學國際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 September,2000
傅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得主 2001
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August-October 2001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客座高高級研究員 December 2001-May 2002, June-August 2004
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 August 2002-July 2004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Feb. 2005 –
澳門理工學院客座教授兼院長顧問 Aug. 2007 – Aug. 2008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 Aug. 2008 –May 2009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August 2009-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