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606
2012
04
月號論壇主題
1.大陸的機會與挑戰 2.民進黨如何與大陸交往
‧兩岸關係邁入共存共榮新時代
‧胡錦濤之任重道遠 馬英九之黃金四年
美國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關鍵
~民進黨之自求多福~
李在方/銘傳大學國際關係中心主任 (台灣)
馬英九於今年元月在美中聯手加持下連任成功,且在同日立法委員選舉其當選之席次仍然獨大,乃使台灣政局當即穩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乃邁入坦途。
若美國仍本一貫之傳統中立超然,既使馬連任成功,因民進黨立委席次增加,馬得票較首任減少,台灣政局勢將不易穩定,對兩岸關係之困擾必大。故而兩岸對美國之關鍵角色確需有正確之評估和肯定,今後宜更加遵重並借重之,則美中台三方將形成「東亞和平」之最大支柱,將對美國主導世局;中國在亞太地區地位;以及台灣安全,皆有決定性之影響。
一、美國民主黨政府對華政策三全其美:
美國對兩岸20106月簽署經合協議(ECFA)之當即正面評價,促使世貿組織(WTO)重要成員因之跟進,降低了台灣民進黨和社會各界之批判聲浪,使ECFA在台灣總統選戰中由執政黨之困擾轉化為其最重要之政績。
選後台灣各界漸已暸解,美國民主黨政府係以行動展現其樂見中國之和平崛起,並肯定中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策,而美對「華」之此一政策,顯然高瞻遠矚,係為強固其主導世局發展之最重要戰略佈局。
二、  胡在國家和軍委主席任內之機會:
() 確立兩岸經濟共同體之基礎:僅就兩岸關係而言,胡在國家主席任內(至明年3),因兩岸已簽署經合協議,開啟了兩岸「經濟統合」之大門,兩岸關係乃由虛擬之「92共識」時期,進入「區域經濟統合」之新時代。
雖然任期尚餘不足一年,建立確固之經濟統合「架構」在時間上不但夠且仍有餘。
 () 建立兩岸生命共同體防核災:建立生命共同體對中國而言係反掌折枝之「願和不願」問題。謹陳筆者之愚見如下:
20113月日本福島核災,突顯了台灣四座核電廠皆被列入世界數百座核電廠最危險之14座名單內。其危險性更在於核1.2.3廠所存放之萬餘個「核廢棒」有如萬餘個「隨時待爆」之核彈。其早已面臨大地震和海嘯以及「人禍」隨時可引爆之危機。一旦「出事」不但台灣全民遭殃,中國沿海諸省和世界濱海國家人民也皆將被核污染所波及。目前世上唯一能提供核廢棒存放空間且不致「內外勾結」要求天價之搬運費。胡在國家主席任內如陸方能公開表示為防範台灣核廢棒發生「意外」禍及陸方和世界,陸方願提供存放空間,兩岸可即磋商在最短期間化除此一「險況」,則台灣全民聞訊必將當即「強烈感到兩岸係同船過渡之生命共同體」。
台灣「核廢棒危機」:早在10餘年前便已開始「累積」,而3個核電廠內核廢棒存放量在已達飽和狀態後,仍持續「硬行塞入」核廢棒間應有之安全「區隔空間」,乃早已迫使「台電」四處尋覓核廢棒存放場,致有十餘年前舉世皆知之在北韓建造核廢場之台朝(北韓)契約之簽定,由之可知台灣在那時便已「急不擇址」了(後因美韓之強烈反對,台灣不能履約才於4年前賠錢了事)。更拖延迄今,由台灣中國時報數天前(321)之「因核廢選址拖延15年台電首挨罰」報導,佐証筆者之陳述並非危言聳聽。
    去年311日核災後,筆者即於20日後之41日在兩岸論壇撰文之結論申言:兩岸勢需簽署核災急難救助協議:(1)可望大陸及時提供疏散地區,自然會使兩岸民眾有命運共同體之感;(2)大陸將其現有之諸多核廢場空出部分空間足可解決台灣核廢如大陸伸出援手,台灣民眾必然感激;(3)簽署兩岸急難救助協議陸方提供核廢料儲放空間,則兩岸生命共同體自然形成。
(三)、軍委主席任內簽署和平協議:兩岸和平協議是軍事性協議
        (1) 和平協議簽署之必要性在於目前兩岸仍處國共(兩岸)內戰尚未結束狀態。兩岸必須簽署「和平協議」,其生效之日起國共內戰方正式結束。
此一協議需美國背書之必要和正當性,在於當年美國是內戰之調停者,其後美台更已建立全面和複雜之國防安全關係。目前之現實在於舉世皆知如無美國之背書,兩岸簽署之任何政治性或軍事性和平協議毫無作用,自欺却不能欺人。
(2) 兩韓間之休戰協定可資參考:韓戰(1950~1953)結束之「休戰協定」簽署者,北方是朝鮮和中國軍方代表,南方則由「聯軍」(聯合國所派部隊)司令(兼駐韓美國第8軍司令)代表,南韓被排除在外。迄今南韓仍非簽署者。北韓加入聯合國後,聯軍司令部由美韓聯軍司令部所取代,但南韓仍未成為簽署人,南方迄今仍由8軍司令為簽署人。
   其間南韓曾提出若干「符合現實」之取代方案。兩韓也曾簽署「政治性」和平協議,然因完全沒有作用,北韓在簽署不久後片面宣佈廢棄之。北韓多年來一直聲稱南韓是美國之「傀儡」政權,迄今堅持由「朝美」雙方簽署雙邊和平協定取代休戰協定,致使韓半島仍處「不戰不和隨時重啟戰火之戰爭狀態」。
兩岸未簽休戰協定,也一直未簽和平協議。然而台美和韓美關係在實質上却大同小異,故而兩岸關係之進展,對兩韓關係將有「示範」作用。
筆者對「東北亞和平架構」之建立,念茲在茲多年研究思考所得之「野人獻曝」愚見如下:
(3)「華」美簽署和平協議芻議:如前述若胡在國家主席任內迅即形成兩岸生命共同體,以及兩岸經濟共同體架構之及時確立。則其在軍委主席尚餘任期內,可望促成兩岸三地(包括香港)形成如歐盟之「華盟」,則可用「華盟」名義與美國簽署軍事性「華美和平協定」,兩岸之軍方代表和美國之駐大平洋司令將可簽署結束國共(兩岸)內戰之「華美」和平條約。
此一協定之意義重大:兩韓可即仿效先成立「高麗聯盟」(北韓曾倡議兩韓成立高麗「聯邦」,實質為「邦聯」),兩韓用高聯名義與美簽署「美高」和平協定,將有助強化東北亞,特別是韓半島之和平與安定,而「華美」和平協定,將確保台灣之安全,並使中國在亞太地區之和平崛起獲得美方之背書,同時也使美國主導世局發展的地位,更加強固。
三、馬英九黃金四年至為珍貴:
(一) 兩岸呼應配合專注「華盟」之形成:
在目前亞太大局之變動過程中,馬英九運作空間和餘地不大,宜「務本務實」致力台灣內部之和諧團結,同時專注兩岸共同市場至經濟共同體進而「早速」形成如歐盟之華盟,則為上策。
(二) 馬最大危機在於需及時特赦陳水扁:
若馬對陳之特赦不能「及時」處理,則台灣內部之對立自然日益激化,其困擾勢將如病毒在馬體內之擴散,馬自然日益無法專注兩岸之共存共榮。
及時特赦陳水扁方有4年黃金時代
(1) 蔡英文雖敗選但獲6百餘萬票,落選之票差不到90萬;而民進黨立委席次增加;陳水扁死忠之支持度未曾低過18%。任何國家之領導人對3%以上激烈份子所堅持之主張和要求,皆需高度謹慎處理。筆者認為2004年陳贏得連任票數中之絕大多數必是同情陳者,一旦陳之健康惡化,則同情他之人數者勢將大增,故而從任何角度而言「陳水扁問題」絕對是政治問題,故而必須主動不然勢將「被逼」作政治之考量和處理。
馬為國家元首更須「驚覺」如果陳水扁死在1.5坪的牢房或緊急抬出而死,則其老母必然活不下去,馬必被戴上「不仁」的帽子。因之陳在牢中多一日則多一日之險,如不及時斷然處理將係「不智」。事實上馬若在當選連任當日,當即宣佈特赦陳則是最明智之舉,520日之後馬將日益不能自主,而猶豫不決將被視為「不勇」,(不果決沒有魄力和能力)。「智、仁、勇」是三達德,任何領導人一旦被認為「不智、不仁、不勇」將無威信之可言,這是馬需重視之可能後果,這不僅影響馬個人更是台灣形象問題。
        (2) 韓國金大中就任大統領第四天當即特赦全斗煥和盧泰愚兩位曾判他死刑之兩位前大統領。現任李明博大統領最近在各方完全料想不到之情況下「突然」特赦一位大企業體之老板,根本不容各方有置啄餘地,其英明果決之行動贏得舉國上下之欽敬,無形中消除了韓國大企業家們精神和心理上之陰影,也消除了對韓國總體經濟活力之可能不利影響。
(3)  結論:台灣民進黨正期待美國共和黨在年底大選獲勝,因為共和黨之新保守主義策士們,主張「道德原則要超過權力平衡之考慮」,策士們也傾向「無條件」支持台灣之民主勢力,也視中國是美國未來之心腹大患,更認為運用台灣牽制中國符合美國利益。故而民進黨目前高度「自制」準備「俟機而動」。國民黨和其「支持者」若將該黨之「自制」,誤以為操弄陳水扁特赦話題對民進黨內團結有不利影響,則顯然係對該黨之低估。
筆者另則認為民進黨今後若本「自求多福」爭取「美國兩黨」之「共同」支持,及時展開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亦即「維持現狀」之積極支持,則仍有執政機會。
就馬英九而言專注兩岸經濟共同體之及時確立並斷然在520日特赦陳水扁,則黃金4年必然日日見功。
胡主席當即促成兩岸生命共同體之建立,並主導「華盟」之早速形成,其在軍委會主席任內,可望促成以華盟名義與美國簽署「華美」和平協定,則將兩岸引進共存共榮新時代,同時也促成了以華、美、俄、歐四強為中心新國際秩序之建立,也為世界和平作出無形之重大貢獻。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李在方/銘傳大學國際關係中心主任 (台灣)
教授(生於1939年、山東諸城人)。
韓國建國大學國際政治博士、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東語系文學學士。
現任:私立銘傳大學國際關係中心主任、中華民國經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亞太文教基金會 中韓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中華民國國民外交協會秘書長、中華民國航業人員訓練中心董事長、中華民國正義促進會理事長。
曾任:中華民國駐韓國台北代表部代表、中華民國外交部顧問及無任所大使、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中華民國交通部顧問、中華民國新聞學會秘書長、中華日報副社長、中央通訊社駐韓國分社及東北亞分社主任、中華民國航海通訊社社長、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副教授、私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及大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私立淡江大學韓國研究室主任、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副秘書長、中華商業海事職業學校校長及董事長、中華民國駐韓國大使館主事。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