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920
2012
04
月號論壇主題
1.大陸的機會與挑戰 2.民進黨如何與大陸交往
請民進黨走出歷史山洞
楊羽雯/資深媒體工作者(台灣)
創黨才滿二十五年的民進黨,終於到了必須正面處理中國/大陸問題的時候。無論如何,這個曾經擎舉台獨黨綱取得政權的本土政黨,已無法再如過去藉著紆迴的政治文字遊走在基本教義派、中間選民以及華府、北京的目光間。如何看待「一個中國」,如何在「一中」的政治框架裡尋求政黨的定位,民進黨必須拿出正面表述,因為兩岸自1949年以來最重要的政治派對已點燈開席,民進黨無法拿到邀請、沒有正確的dress code,就註定要缺席了
從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走過制憲建國、公投自決改變現況、正名制憲,正是一條從對抗到在野制衡,繼而走向執政的過程。可惜的是,即便在條件最充裕之際,民進黨都沒能提出有效處理兩岸中長期關係的定位論述;對於「一個中國」的主張,從草創到與國民黨二分天下,民進黨只是把中國、中共當作與國民黨對戰的提款機、賣台帽子,至於民進黨自己根本不關心也不認為中國共產黨會是交手對象。
總統大選後,民進黨內檢討聲浪零碎無力,這與外界對台灣最大在野黨的期待相距甚遠,「有體無魂」的飄浪過程不知要拖棚多久。關於中國問題路線是否要調整、民共交流、兩岸關係發展,外界似乎比民進黨本身都還關心黨內對這些問題的態度。中共在進行權力交班的同時,等著下台的領導班子還忙著推動兩岸政治對話,國民黨甚至都已搬出「一國兩區」交手一回;反觀民進黨,黨主席大位還沒勝負底定,天大的事都得晾一邊等著。
民進黨真的想解決重返執政的障礙嗎?還是只打算偏安濁水溪以南?最近黨內已有聲音要求處理台獨黨綱,同時也有另一種主張,認為敗選是政策出了問題,台獨黨綱是立場,位階更高,不能因敗選而廢除。或許,真需要再一次大選來為民進黨的兩岸路線問題找答案;但回溯歷史可能就有線索。
民進黨在1986年創黨時,黨綱裡是沒有「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的主張,而是從1988年黨內開始醞釀,直到1991年才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當時政治背景是1987年的解嚴,開放老兵返鄉,國民黨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政策鬆動,民進黨先是提出「四個如果」,設定「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的民主憲政,則本黨主張台灣應該獨立」;後來國民黨政府在1990年成立國統會、1991年相繼提出國統綱領、宣布中止動員勘亂,成立海基會,準備與大陸交流談判,民進黨隨即以「四個如果」為基礎,在全代會上通過台獨黨綱。
民進黨作為台灣新興本土勢力,在當時國共即將進行歷史接觸之際提出預防出賣的政治主張,斯時斯景確有民意的正當性;但事後從政治效益檢視,可以看到這種紙上防禦是如何的蒼白無力。
台獨黨綱通過的隔年,即1992年,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在香港會談,處理的就是一中問題。為了這場會談,國統會還先通過一分關於一中內涵的文件,表明兩岸均認同一中原則,只是雙方賦予涵義不同。如果國民黨這一連串有關處理一中定義、推動兩岸交流等作法是背離多數民意,那麼民進黨自不必在1994年省市長大選後爭議是否要處理台獨黨綱。事實上,當時台獨黨綱就已被視作是票房毒藥,民進黨沒有一次大選拿這主張當主訴求。
二十一世紀初的此刻,與廿年前的歷史片斷有些神似。當時的國民黨為了開啟兩岸談判,在一中問題上和中共交手,即使事先有密使往來都無法取得信任,一定得在一中原則上正面表態才能走下去。從中共的立場來說,就是要先確認兩岸問題的屬性,是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對話,鎖定為內政、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無論當年有沒有共識,或者李登輝、陳水扁乃至馬英九曾說過那些關於台灣的國家定位論述,如今寄身在一中原則上的「九二共識」仍是兩岸對話交流的基礎。一樣的交往前提,此刻頭痛的換成民進黨,只是不知道這個黨有無如同當年李登輝企圖走出歷史新局的氣魄與謀略。
台獨黨綱有其時代背景,但民進黨的出世並非以台獨為唯一存在使命,若真要莫忘初衷,就該回到人民的意願與福祉來思考。事實上,為了陳水扁參選總統,黨內在1999年提出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轉向到公投自決台灣前途;而執政後為了符合兩岸經貿交流現況,在2001年提出的「開創台灣經濟新局決議文」,正視中國市場及資源,但這些彈性不是出於政治操作的權宜措施,就是出於執政需要來追認既有現實,台獨黨綱究竟是政治包袱還是政黨行動指導原則、大選護身金牌早已不言自明。
深綠人士曾形容,如果民進黨真的廢掉台獨黨綱那就算是轉型了,現在藉著一些決議文來抵消遮掩,反而像是變質。在最近兩次總統大選時,民進黨兩岸政策論述都無法獲得中間民意支持,甚至今年連基本支持者都看不懂什麼是台灣共識,說不出民進黨究竟是鎖國反中還是要西進交流,這便證明了在台獨黨綱標舉的對抗中國立場下,任何交流政策都不可能具有說服力及可行性,更重要的是,中共早在廿年前就非常清楚定下遊戲規則。如今,全世界只有民進黨不同意這規則,接下來就是民進黨得自己人關上門攤牌:這一局要不要玩?要玩就得按規矩來,不玩就下車。
修改台獨黨綱並不是什麼數典忘祖的事,死抱著神主牌等到被民意掃到歷史灰燼中,這才是對不起台灣人民。政治場域裡沒有發言權等於不曾存在,唯有在民共對話的過程裡,才能為台灣的士農工商爭取合理權益,也唯有在雙向往來的管道中,藉著關注大陸政經社會發展,民進黨過去二十多年的民主資產才能成為台灣軟實力輸出的一部分。與其指責國民黨是中共對台政策的的買辦,為什麼不能加入對話參與資源分配,讓對手的工具為我所用?
台灣的命運註定不可能與中國大陸徹底切割,但未必就得完全被同化,倘若民進黨真能體認到,未來的使命是如何在兩岸和平架構裡確保台灣的實質主體性,那麼即使沒有台獨黨綱,反而讓台灣前途及民進黨的未來有更大的彈性。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楊羽雯/資深媒體工作者(台灣)

曾任聯合報撰述委員、政治組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