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4,754
2010
09
月號論壇主題
ECFA之後的兩岸情勢及展望
ECFA:兩岸關係的短期高點&長期拐點
劉震 / 臺灣政治大學商貿系訪問學者 (大陸)
   自629ECFA簽署以來,兩岸關係如何發展,“先經後政”是否水到渠成等已然成為兩岸學界政界的熱點及敏感話題。眾說紛紜,總體看來樂觀的還是占大多數。很多國內學者以為,“簽署ECFA”,特別是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設置可以是一個發展進一步兩岸政治關係的起點。臺灣學者的觀點大都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藍營的大部分都看好,綠營的大部分都唱衰。承蒙政治大學國貿系胡聯國教授之邀,筆者在7月至9月初赴台做訪問學者,借此機會,進一步加深了對臺灣的瞭解以及對此問題的認知。我不是樂觀派,但我絕不悲觀,秉持一貫作風,屬於“惟事物客觀發展規律派”。我認為:ECFA的簽署在兩岸關係的發展史上將是一個重要節點,但要按期限劃分,從短期來看(2~3年),其將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高點;從長期來看,其將是兩岸關係的一個拐點。
 短期高點:臺灣社會的內在屬性決定
臺灣社會,一個所謂的“民主社會”,這就是臺灣社會的內在屬性。這種內在屬性受制于民主的形式,表現為一切為了民主的結果。民主的形式就是選舉,民主的結果就是輸贏。正是這種局限性,才會本末倒置,將“以人為本”變為“以票為本”。一切為了選舉,一切為了選票,哪管人民利得,哪管社會福利。這些藉由臺灣社會的內在屬性派生出來的種種“怪卡”,決定了ECFA的簽署在短期內必然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高點。
先生那麼急於簽署ECFA,為的是什麼?是兩岸人民的福祉嗎——不是!是臺灣人民的福祉嗎——不全是!那是為了什麼——選舉,就是贏得選舉——五都乃至2012。有一件事情我記憶猶新,臺灣某名嘴,518在某台主持的談話節目中說“大陸既然說要讓利,那就不要拘泥在‘毛巾、內褲’等細節上;‘難道大陸要由於毛巾、內褲等問題,讓國民黨輸掉5都,進而輸掉2012嗎?’”當時我在博客中寫道“ECFA是有利於兩岸經濟發展的事情,如果一味地把它和選舉、和政治聯繫起來,越來越覺得味道變了。我們的出發點是讓利於臺灣、造福於臺灣人民,但是如果真的被某些政黨當作選舉的手段,那真的有點傷了我們的心了。”我們不難看出,ECFA早已被島內政黨作為選舉的籌碼。在這個所謂的“民主社會”,我們暫且諒解這一點。
也正是這樣,ECFA後的兩岸關係,有可能繼續乘風破浪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這不利於選舉。近期島內的種種現象不正是很好的佐證嗎?!從“國語變華語”風波到島內不斷強化的臺灣意識,無不讓人感受到選舉的“力量”。說得更明白一點,為了贏得五都甚至2012年的大選,馬先生以及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近期不會也不敢再有太大的作為。ECFA作為一份貿易協定,對於臺灣經濟的整體成長會起到正向作用,但是,ECFA是雙刃劍,它對於臺灣社會的財富分配將產生一定影響。這種自由貿易、產業移轉的結果,必定是圖利於大財團、圖利於資本所有者,對於勞動階層來講——“GDP增加幾拍,口袋也不會多一毛錢”。這種經濟增長如果不能讓人民體會到,不能真正變為人民口袋的增長,那島內對於ECFA的檢討和批判將席捲重來,對於民進黨來講,又找到了一個有利的支點來誇大渲染,操縱底層百姓的對於ECFA以及國民黨的不滿。屆時國民黨應接不暇,必定會拿兩岸政策來抵擋——除了收縮和退讓還能如何呢?那對於兩岸關係又將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所以說,ECFA簽署之時,就是兩岸關係近期的一個高點。好比股票一樣,創新高後總要橫盤整理一下,清洗獲利盤,然後再發力續創新高!
 長期拐點:兩岸關係的發展趨勢決定
何為拐點,原是高等數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在一軌跡或曲線上,曲率半徑為無窮大的點。運用到社會科學,是指是事物發展過程中運行趨勢或運行速率的變化。具體到這裏,是指兩岸關係的發展邁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歷史終將證明,ECFA的簽署,有可能會是兩岸邁向統一的元年。這就是拐點的含義。
兩岸關係的發展史,我不用贅述,簡單描述一下。在2010年前,大致可分為四個大的階段:1949~1979年,對峙隔絕狀態;1979~1993年,初步交流狀態;1993~1999年,奠定基礎階段;1999~2009年,反獨促統階段。從更大視野的來看,以1979年為一個時間點,以2009年為另一個時間點。在前一個時間點,以中國全國人大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為開端,兩岸關係從隔絕走向鬆動、緩和,繼而交流不斷升溫。在後一個時間點,將會以ECFA的簽署為新的開端,在和平發展的氛圍中,兩岸將從經濟交流、文化交流、軍事互信走向政治談判,最終實現統一這個終極目標。從這點來看,ECFA的簽署作為兩岸關係發展中的一個拐點,恰如其分。這一點,也是兩岸關係的發展趨勢決定的。什麼是兩岸關係的發展趨勢,就是交流的不斷深入,互信的不斷累積,共識的不斷增加,差異的不斷減少。這種發展趨勢,其最終結果大家心知肚明。
兩岸通過ECFA的簽署,勢必會在經貿領域更加緊密的結合,成為密不可分的經濟共同體。這不禁讓我們想起胡總書記所提到的“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正是因為兩岸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才讓這個經濟共同體的基礎更加牢靠,合作更加無間。同時經濟共同體的形成,也為命運共同體輸送了新鮮的血液,開啟了歷史的一頁。這就是為什麼說ECFA是兩岸關係的長期拐點,因為從這一刻起,不管前面道路如何坎坷,兩岸關係已經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始朝著終極的目標前進。
        臺灣社會的內在屬性決定了ECFA將是兩岸關係的短期高點,兩岸關係的發展趨勢決定了ECFA將是將是兩岸關係的長期拐點。但歷史總是由長期發展趨勢決定的,在兩岸關係的發展過程中,有一些波動在所難免,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動搖、不鬆懈,兩岸定有美好明天!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劉震 / 臺灣政治大學商貿系訪問學者 (大陸)
學者、教授(生於1976年8月,漢族,江蘇江陰人,共產黨員)。
現任:臺灣政治大學商貿系訪問學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研究、清華大學中國公有資產研究中心秘書長、世界政治經濟學會理事、國際發展經濟學學會會員。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公有經濟理論、國有資產監管、兩岸政治經濟關係等。
曾任:清華大學中國公有資產研究中心秘書長、世界政治經濟學會理事、國際發展經濟學學會會員。
著作:《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國際比較及思考》(吳棟、劉震等)、《韓國經驗與中國實踐》(劉震、吳棟、孫詠梅等)、《經濟學數學化的思考》(劉震、吳棟、葛成等)、《金融業全面開放條件下的城市商業銀行戰略》(劉震、宋相君等)、《從凱恩斯經濟週期理論看全球經濟危機》(葛城、劉震等)、《金融危機喚回了馬克思》(吳棟、黃英輝、劉震等)、《公有資產的最優規模》(劉震等)、《我國競爭性國有資產運營與監管的趨勢研究》(吳棟、周鵬、劉震等)、《我國城鎮居民收入結構變化與刺激消費的政策選擇》(葛成、劉震等)。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