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1,358
2012
07
月號論壇主題
從韓國晉升已開發國家看兩岸競與合
從韓國晉升已開發國家看台灣的全球經濟戰略
童振源/ 國立政治大學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台灣)
        今年六月,韓國正式成為世界上第七個「20-50俱樂部」成員國,亦即人口超過五千萬,人均所得超過二萬美元。這個俱樂部目前全球只有六個成員國,包括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和英國。在1990年代,韓國的人均所得一直落後台灣,在1998年台灣人均所得領先韓國高達4,822美元。如今韓國已將台灣遠遠拋在後面,今年韓國人均所得預估為23,680美元,台灣只有20,608美元。
        全球經濟戰略是韓國超越台灣的重要因素,韓國透過國際經濟整合的制度性安排強化韓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讓韓國迅速邁向東亞自由貿易中心、東亞經濟平台。韓國在2003年發表「自由貿易協定(FTA)藍圖」,具體詳述推動FTA行動計畫。至今短短九年間,韓國成功簽署九個FTA,包括東協、印度、歐盟、美國及6月25日剛簽署與哥倫比亞的FTA,締約國達到46個國家,締約國占全世界GDP的61%以上。此外,韓國正在與七個經濟體洽談FTA,包括在今年5月2日啟動與中國的FTA談判。
韓國是台灣的主要經濟競爭對手,韓國的FTA成果已經對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造成重大影響。韓國與歐盟的FTA在去年7月1日生效,歐盟取消韓國平均7.9%進口關稅,而台灣與韓國出口歐盟的產品約七成重疊,台商在歐洲市場競爭上面臨韓商強大壓力。此外,韓國與美國的FTA在今年3月15日生效,美國取消82%的韓國對美國出口品種關稅。
根據台灣國貿局的估算,韓國與歐盟的FTA衝擊台灣出口金額為一千五百億台幣,韓國與美國FTA影響台灣出口金額為三千五百億台幣,兩者合計對台灣出口衝擊高達五千億台幣。5月底,中日韓三國達成年底前啟動FTA談判的共識。如果達成協議,台灣90%的出口將受到韓國FTA的衝擊,經濟部估計台灣GDP將減少1.49%。韓國的FTA成果不僅是衝擊台灣的經濟發展,甚至嚴重影響台灣的經濟命脈。
        再回頭看看台灣的國際處境。因為中國的政治阻撓,至今台灣只有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這些國家與台灣的貿易金額卻是相當有限。馬總統認為,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才能避免台灣經濟被邊緣化,才能啟動台灣與其他國家協商FTA。因此,兩岸經過一年半協商後終於在2010年6月29日簽署ECFA。
        馬總統在簽署ECFA後立即召開記者會告訴國人,ECFA是台灣突破經濟孤立的一大步,讓台灣走出經濟被邊緣化的威脅,提升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使台灣會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也會提振台灣的國內投資。然而,兩年過去了,ECFA並沒有達成馬總統宣示的成效,值得我們深刻檢討。
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在5月27日參加研討會時承認,ECFA只是一個架構協議,「沒有產生重大效益本來就是應該的」。這是何其諷刺!而且,馬總統在6月25日也坦承,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成績非常難看」,應該盡快改變台灣經濟被邊緣化的危機。以下再從四個層面檢討ECFA成效。
首先,ECFA對台灣出口的幫助非常有限。去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8%,早收清單內貨品成長僅9.9%,而且台灣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市占率下跌到7.2%,是1993年以來的最低值。台灣與中國有ECFA,與東協沒有類似的協定。但是,去年台灣對中國出口的成長率只有台灣對東協出口成長率的三分之一;而且今年前五個月台灣對中國出口衰退10.2%,但對東協仍成長6.2%。
        第二,ECFA對台灣吸引外資的效益也不明顯,台灣的資金持續擴大外流。ECFA簽署的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已經結束,台灣吸引外商投資的實際金額卻衰退29%,甚至落後泰國、印尼與越南。去年,台灣吸引外資金額維持在低檔的34億美元。2008-2011年,台灣資金外流平均每年277億美元,是歷年資金外流最嚴重的時期;去年台灣資金外流高達504億美元,是最嚴重的一年。
        第三,兩岸簽訂ECFA可能有助於台灣與新加坡啟動FTA談判,但過去四年台灣沒有完成任何一項FTA談判。台灣與新加坡的談判已經一年半,至今沒有看到談判的具體成果。新加坡官員告訴我,台灣只要架構協議,不要自由貿易。即使台灣與新加坡談成FTA,新加坡與台灣的貿易僅占台灣對外貿易的3.6%,對台灣整體經濟幫助有限。此外,去年10月25日台灣與紐西蘭宣布開始進行經濟合作協議(類似FTA)的可行性評估,但是雙方貿易金額僅占台灣對外貿易的0.2%,對台灣經濟的幫助更加有限。
第四,ECFA生效之後,台灣的國內投資動能持續下降。台灣的實質投資率在1990年代為28.0%;民進黨執政八年為23.7%;馬總統執政四年為17.7%。以年度而言,2008年的實質投資率為18.4%,2009年衰退到16.7%,是1981年來最低紀錄,2010年恢復到18.6%,2011年再衰退到17.2%,是僅次於2009年的歷史第二低紀錄。今年的實質投資率預估只有16.2%,可能再創歷史新低。
        從經濟角度而言,中國是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對外投資地區,台灣應該與中國簽署經濟整合協議。然而,ECFA的成效不彰正凸顯馬總統的戰略錯誤與決心不足。ECFA只是架構協議,不應給國人過高的期待,更不應過度宣傳成效。而且,ECFA不一定讓中國不再反對台灣與主要貿易夥伴(美、日、歐)談判FTA,因為中國與這些國家都未簽署FTA,可能不會讓台灣先於中國與這些國家簽署FTA。
馬總統在競選期間提出,希望台灣在十年內能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便是希望突破台灣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的困境。馬總統在當選後,立即將台灣加入TPP的時程縮短兩年,預計八年內加入TPP。然而,台灣至今沒有向TPP既有會員國正式表明願意參與協商,同時也沒有提出完整的規劃。更何況,這項期望已經超出馬總統的任期,八年的(等候)時程對台灣可能是很大的傷害。
事實上,各國正在加速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協定。各經濟體在1999年向WTO登記的生效區域經濟整合協定(EIA)有155項,2007年為199項,2012年初已經高達319項。民進黨執政時平均每年生效5.5項EIA,在馬英九總統執政四年期間每年生效30項EIA。特別是,東亞經濟整合體制的進展更加快速。1999年時,東亞地區生效的EIA共有24項,2007年時增加到70項,2011年7月已經增加到98項。民進黨執政時平均每年生效5.8項EIA,馬總統執政時平均每年生效9.3項EIA。
面對當前無法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的挑戰與困境,台灣應該採取平衡與多軌並進的作法。台灣應在總統府之下成立「國家競爭力強化委員會」,邀請朝野領袖、產業、勞工及學者專家參與,凝聚朝野與產官學共識,建構完整的全球經濟整合戰略。在多邊層面,台灣應主動提出各項國際經濟自由化的倡議;在雙邊層面,台灣應該優先同時完成兩岸與台美經濟整合協定;在單邊層面,台灣應該積極推動經濟體制自由化。
        在雙邊談判的策略上,台灣應該將珍貴的談判資源集中在中國與美國,優先與他們同時簽署FTA,以突破中國政治障礙與極大化台灣的經濟利益;第二優先再與日本、歐盟、東南亞及香港協商FTA;第三優先才是其他國家。要順利完成雙邊FTA談判,政府必須要有決心推動經濟自由化與建立朝野共識,充分評估利弊與建構完整配套措施,積極整合產業利益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最關鍵的是協助全民就業升級。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童振源/ 國立政治大學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台灣)

學者,教授。

現任: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國際事務碩士與博士。
曾任: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8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秀年輕學者獎。
主要學術專長為國際政治經濟、中國經濟發展、臺、美、中三邊關係及預測市場等領域。著有《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2003)、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China’s Leverage and Taiwan’s Vulnerability(2008)、與《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2009)等專書,編著《人民幣匯率:經濟與戰略分析》(2004),《胡錦濤時代的挑戰》(2002)書中專章、《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2002)書中專章、《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2004)書中專章、及《 China as the World Factory 》(2006)書中專章。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