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1,610
2012
07
月號論壇主題
從韓國晉升已開發國家看兩岸競與合
從南韓晉升已開發國家看兩岸競與合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台灣)
南韓政府統計廳6月22日發布《未來人口推估.2010年─2060年》報告,表示南韓人口將在23日下午突破五千萬人大關,正式加入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二萬美元、人口逾五千萬人的「20-50俱樂部」。相形之下,我國這幾年雖從兩岸關係的改善中取得和平紅利與經濟紅利,但卻與南韓這個「已開發大國」距離日益遙遠。
雖說南韓的大國前景也不是全無問題,但是南韓在許多方面的確比我國展現更大的政治魄力與更多的政治積效,值得我國見賢思齊。首先,在此以前,「20-50俱樂部」在全球僅有六個成員國,分別是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和英國,南韓則是二戰後新生獨立國家加入的首例。
最近這幾年,南韓國力不斷自我提升,除了和美國、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也有意與中、日以及東協簽訂東北亞自由貿易協定,,早就傲視亞洲同儕 (日本是唯一例外),這次南韓打進「20-50俱樂部」,應該更是意氣風發,從此將以「已開發大國」自居。從這裡可以看出,儘管南韓也有反對黨摯肘,但首爾政府仍能號召全國朝野、上下一心全力拼經濟。這可能是最值得馬英九政府深思的地方。
朝野內耗已經長達12年拖垮台灣原來可能逆風高飛的經濟,導致台灣內外失據,除了台灣在推動FTA進度上遠遠落後韓國,連美國在台協會 (AIT) 公開指責美牛問題已成為朝野惡鬥的人質。
日前,台灣聯合報系舉辦「關鍵兩年—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集合產官學界力量提出七大宣言,希望促進台灣轉骨工程。產官學界的最大共識,就是藍綠內耗嚴重磨損台灣競爭力。只要朝野內耗內耗不停止,再好的經貿戰略也無法推動。
其次,要成為「20-50俱樂部」的一員,除了要有經濟實力之外,還要有5,000萬以上的人口。無疑,高生育率必然是伴同快速的經濟成長。以我國目前的低生育率來說,要想達成5,000萬以上人口目標是絕無可能的。
當然,南韓在這方面也並非絕無問題。南韓人口2011年底達4,977萬人,並以每分鐘0.43人的速度增加。不過,南韓統計廳也預測,南韓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5216萬人的高峰,之後開始滑落,2045年跌破5,000萬人,2091年更會降到3,000萬人左右。
第三,南韓經濟體質其實也不見得有多堅強。以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為例,若非南韓咬牙接受國際貨幣基金 (IMF) 苛刻瘦身的援助計畫,不無可能在當年的國際經濟體系中滅頂。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侵襲之下,南韓也是苦撐待變,經過數年大刀闊斧的經營,終於卓然有成。
近年受到歐債危機的拖累,南韓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南韓重要智庫 「現代經濟研究院」21日將南韓2012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4%下調至3.5%主要原因是上半年景氣不佳和全年出口條件惡化,出口成長率將從2011年的19%大幅下跌至2012年的4.5%。
由此可見,只要歐債危機無法徹底獲致解決,南韓的經濟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
反觀我國,要做區域性金融中心喊了20年,但都未能實現。目前台灣的人民幣理財匯兌都要繞道香港,除客戶感到不便之外,更嚴重傷害到台灣金融機構競爭力。兩岸必須貨幣直通,才能便利台商資金調度,降低廠商對美元的依賴,減少美元波動帶來的匯兌風險與損失,強化台灣金融競爭力。2011年兩岸貿易量將近1,600億美元;因此,我國需要更穩定的貨幣。
第四,南韓也可能因為過度依賴美國、歐盟及中國,而在這三大地區出現經濟危機時,受到牽累而嚴重受創。在歐債危機的震盪之下,韓美及韓歐兩項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南韓經濟的兩大支柱。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三個月以來,南韓對全球各國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2.5%,但對美出口則增加8.4%。對歐盟出口自協定生效以來,雖因船舶訂貨量劇降而減少12.1%,但汽車、汽車零件和石油產品等出口仍然激增20.2%。
由此觀之,一旦美國、歐盟及中國三大地區在經濟上出現不穩的現象,南韓經濟將首當其衝。在歐債危機餘波盪漾、美國仍難振衰起弊、金磚四國經濟成長趨緩的情形之下,南韓經濟發展不免受到影響。至於我國,最重要的還是先設法克服朝野內耗,再按照既定的經濟發展藍圖推動,應可在下一波的全球經濟危機中站穩自己的腳根。
第五,南韓經濟中一項少為人知的問題就是國內紓困。南韓「現代經濟研究院」建議,為了應對國內外經濟條件惡化,政府應推動「活絡經濟和擴充經濟成長潛力的緊急方案」,緩解家戶負債惡化的狀況,以制度改革和政策支援來加強投資,以風險管理來降低金融市場的動盪。
從南韓晉升已開發國家來看兩岸經貿關係的競與合,兩岸可能都應感到慚愧。雖然我國從兩岸關係的改善中取得不少經濟利益,但在對外推動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展上卻與南韓相去甚遠,在距離已開發「大國」的標準方面更是瞠乎其後。究其原因,可能與兩岸總是爾虞我詐不無關係,但更重要的仍是台灣朝野能否捐棄前嫌,達成共識,攜手為台灣這個共同的家園奮鬥。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台灣)

學者、教授。

現任: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
曾任:立法委員、國大代表、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著作:《從軟硬權力對比看中美在東南亞的競逐》,宋鎮照主編;變遷中的東南亞政治:制度菁英與政策的磨合(台北市:五南,2007年)、《入聯公投將把台灣帶到哪裡?》,王緝思主編,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08年(總第一期)(北京市:北京大學,中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2008年)、《美國對兩岸外交休兵的看法與反應》,林碧炤主編,(台北市:遠景基金會,2008年)、《兩岸外交休兵的美國因素》,國防戰略摘要,第三卷、第三期,2008年。專長領域:國際關係理論、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美國對中國與台灣的決策過程。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