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2,398
2012
08
月號論壇主題
兩岸怎麼看東海、南海爭端
東海和南海爭端加劇,臺灣何以自處?
李吉壽/福建省臺灣研究會秘書長(大陸)
隨著美國“重返亞太”,近年來東海與南海的領土與權益爭端日益嚴重、複雜。臺灣位居東海與南海中間,領土、主權、利益的主張與中國大陸完全重疊,因此本來也應該是處於漩渦中心,但觀其做為,卻給人消極回避、置身事外的印象。臺灣何以自處?本文試圖從正、反兩面加以分析。
 一、無所作為不可為繼
東海和南海是和臺灣毗鄰的周邊海域,臺灣在周邊海域爭端中有管轄權、經濟資源、歷史權利和地緣戰略等各種利益,這些利益基於現行法規、歷史傳統以及民族感情,長期以來和大陸聯結在一起,並且和大陸保持一定的默契。另外,臺灣的相關部門也公開承認受到周邊國家非正式的威脅和壓力,試圖使臺灣改變原有的權益主張範圍和對大陸的立場。臺灣在自身利益考量和各方壓力下,事實上採取消極、回避的立場,不僅不爭,而且無所作為。因此,臺灣在涉及東海和南海的各方互動中日漸邊緣化。
二、臺灣無所作為的原因
臺灣在東海、南海紛爭中無所作為的原因,除了客觀的外在的結構外,主要還在於自身的政策制定。
1、海域爭端中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對立
馬英九上臺後,一直尋求將過去的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的惡性互動轉變為良性互動,尤其通過兩岸關係的改善獲得對外關係改善的空間,並且確實取得一些成果。海域爭端問題上則不同,臺灣依然難以擺脫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處於對立狀態的慣性思維,認為兩岸在這個問題上的接近會導致臺灣和周邊國家的對立加劇。兩岸關係好轉不僅未被臺灣有效利用來在海域爭端中爭取更多權益,反而為了“避嫌”而公開破壞兩岸間原有默契。
2、屈服於美日壓力
美國重返亞太,逐漸更公開介入東海和南海爭端,通過各種管道對臺灣施加層級不同的壓力。日本不僅在釣魚島及東海海域問題上對臺灣強硬,並且與南海周邊國家菲律賓等形成一定的行動默契。臺灣因為和大陸沒有合作關係,處境孤立,美日對臺灣的壓力有效打擊了臺灣對釣魚島和南海諸島主張權益的信心。
3、對大陸的善意過度猜疑,進退失據
兩岸四年多來在政治上累積了前所未有的互信,但互信依然不夠。大陸方面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對臺灣採取的態度是比較明確的,如果臺灣在爭端海域上有需要,大陸會應臺灣的要求,共同捍衛領土。臺灣對大陸在爭端海域的作為儘管敵意減少,甚至國民黨基於中華民族認同在較多事件上對大陸樂觀其成,但對大陸的善意依然過度猜疑。面對大陸往前進一步則不敢,往後退一步則對外權益主張完全孤立,可以說進退失據。
4、對爭端海域的經濟利益認知不足
過去兩岸關係緊張時期,臺灣將過多的精力集中於大陸,對東海和南海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即使有所開發也只著力于軍事安全,沒有充分開發其油氣和漁業等經濟資源。現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周邊海域經濟利益的重要性才逐漸被認知。
5、在野黨的牽制
民進黨的傾向是臺灣優先對大陸主張權益,如反對大陸三沙市的成立,因為該市包括臺灣控制的太平島,而對於台日釣魚島爭端則態度曖昧。臺灣的兩大政黨對周邊海域權益主張的傾向性上有不同,在野黨牽制了臺灣權益主張和作為的有效性。
三、臺灣可以有所作為
為了降低無所作為的消極中立所帶來的威脅,基於兩個現狀,臺灣完成可以有必要順應時勢,有所作為,保護自己的利益。
臺灣要有所作為的主要障礙是沒有正確處理大陸因素,而事實上,兩岸間存在可供利用的共同基礎。從海域管轄權的法理角度,臺灣的相關部門多次公開表示大陸對部分爭端海域的實際管轄不是主權問題,當然事實上大陸對臺灣也持客觀效果相似的法理認知。從歷史權利角度看,東海和南海都是中華民族先民的傳統漁場並且曾經管轄,對其擁有主權的根據之一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權利,臺灣的執政黨、大多數臺灣民眾和大陸在中華民族歷史權利的主張上立場較為接近。基於以上共同基礎,順應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形勢,臺灣與大陸可以有更多的默契甚至合作。在默契層面,兩岸間原有的默契是臺灣對外主張權益的重要戰略縱深,破壞默契,不僅不會兩邊得利,反而失去了與周邊國家談判的籌碼,又失去了大陸的信任,兩邊均失利;在合作層面,經濟性的合作比較容易進行,兩岸討論在爭端海域的經濟性合作主要是能源、漁業、旅遊等領域。政治性的合作非常困難,主要以默契為主,但在低敏感度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如:聯合海上反恐、共同打擊海盜等,依然在爭端海域有現實操作性和共同需要。
因此,大陸的因素只要加以正確對待,不僅不構成臺灣有所作為的障礙反而成為助力,在此基礎上,臺灣其實可以從在爭端海域的有所作為中充分獲益。
1、借助海域爭端改善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
臺灣是東海和南海爭端中的重要一方,但臺灣站在大陸和周邊國家之間,何去何從,難以自處。兩岸關係已經走到了可以在海域爭端問題上理順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的新階段。兩岸逐漸增加的政治互信已經提供了臺灣將大陸在海域爭端問題上的善意提升為支持的基礎。臺灣借助大陸的善意和可能的支持,在爭端海域採取更為明確的保護自身利益的政策,既符合臺灣現行法律有關領土的規定,也符合臺灣的利益需要,同時又因此改善兩岸關係,而兩岸關係的調整本來就是馬英九執政以來用以改善臺灣宏觀對外關係的有效工具。
2、利用大陸的力量,強化臺灣的權益主張
近來,兩岸考慮在爭端海域共同開發經濟資源,這有利於臺灣加強對周邊海域的實際控制,並且彌補島內戰略資源的不足,這也是兩岸關係到新階段雙方必然的順勢而為。
大陸的實力畢竟遠超南海周邊國家,也逐漸超越日本,臺灣在太平島的存在和在釣魚島海域的漁業活動,面臨周邊國家威脅,甚至多次接近引發武裝衝突,與作為臨近強者的大陸有所默契和增加合作,是臺灣可資利用的。兩岸在海域爭端問題上互相掣肘,對外作為不力,事實上也是執政黨所反對的中華民族內耗。兩岸合作有利於臺灣對外權益主張的有效性,符合兩岸的共同利益,更符合臺灣的利益。
3、在爭端中有所作為有利於臺灣保持在美國亞太戰略中的地位
臺灣部分民眾依然以對立的角度思考兩岸關係,從這個角度出發,目前臺灣在爭端海域繼續邊緣化將有更為嚴重的後果,即臺灣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中地位將明顯下降。美國不同程度的支持日本和南海周邊國家在爭端海域的立場。尤其是美國聲稱釣魚島海域在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範圍,台日雙方雖然同樣是美國的盟友,但在台日釣魚島矛盾中,美國必然選擇日本。釣魚島是美國第一島鏈的重要一環,臺灣在釣魚島的權益主張和實際作為,有利於提高臺灣在美國亞太戰略中的地位。如果臺灣屈服於美日壓力,失去了未來控制釣魚島的可能,只能使臺灣在美國的盟友排序中地位大幅下滑。從歷史的經驗看,英國和阿根廷也同樣是美國的盟友,而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的一個不引人關注的後果是戰敗的阿根廷對於美國拉美戰略的地位大幅下滑。對於臺灣來說情勢更為悲觀,因為臺灣和大陸保持的武力均勢,有賴於美國的安全承諾,臺灣在美國亞太戰略地位的下滑,對於臺灣來說將是重大的安全威脅。在南海問題上當然也存在類似情形。因此,從臺灣安全的角度,臺灣在東海和南海有所作為,既可以增加大陸從中華民族角度對臺灣的信任,從而降低來自對岸的安全風險,又可以保持臺灣在美國亞太戰略中的地位,提高臺灣的安全保障。
4、積極作為將帶來方向感且有利於彌合內部分歧
臺灣的無所作為,左右見拙,綠營民眾不滿其缺乏“主體性”,又讓藍營相當多民眾失望。臺灣加強和大陸的默契,甚至有所合作,將大大增加臺灣對外政策的迴旋空間和對外作為的戰略縱深,這不僅給臺灣方向感,而且必然會有所成就展現給綠營和藍營民眾,有利於用事實彌合內部分歧。
先賢有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臺灣面對自身周邊海域爭端加劇的情勢,不僅不“爭”而且不“為”,這嚴重威脅臺灣的安全和利益。基於臺灣的實力既“為”又“爭”不大現實,大陸實力日盛,目前又逐漸沖到了爭端的前線,臺灣利用大陸的力量和這個機遇,趁勢而為,規避了“爭”的成本,又能有“為”,從而保護和增益自身利益。為與不為,將是對臺灣當政者的重大考驗。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李吉壽/福建省臺灣研究會秘書長(大陸)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現臺灣研究院)碩士,福建省亞洲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福建省臺灣研究會秘書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