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167
2012
09
月號論壇主題
從兩岸外交休兵看台灣產經前景
從兩岸關係轉變下 看台灣產業的未來發展
林蒼祥/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台灣)
  從這幾年的兩岸情勢發展下,要來談台灣的產業發展,必須從內、外兩個層面一起來看。外指的是,產業發展需要市場,爭取國際產業的合作,爭取國際的大廠,也是就領導廠商來台灣投資,而國際大廠來台灣,會帶給台灣企業發展不同的思維。
  目前,台灣景氣藍燈連九亮,外銷出口連續7個月往下降,就可以看出台灣產業的問題。一個是,外銷的地區太集中,另外是,外銷的產品也集中在ICT屬於以量產取勝之生產模式,例如電腦、無線通訊、光學等產品。這些產業就是以量產、提高良率、降低成本來思考,完全是以快速擴充產能角度思考,長期以往犧牲了研發層面。像是現在被人稱為四大「慘業」的太陽能、DRAM、LED、面板,都是因為沒有脫離上述的模式。
  因此,我們必須向外發展,一是尋找市場,二是尋找日本與美國等國際大廠合作,提高我們研發技能。與國際大廠合作,可以在當地,也可以來台投資,目前大家正在討論的夏普戀,就是一個很好國際拓展的範例。此外,大陸不再是廉價勞力與土地的代名詞,儘管有部分大規模台商,如鴻海、仁寶等,將廠房移往工資更低廉的內陸城市,但多數台商考量到廠房管理與產品運送等問題後,部分選擇將生產線移回台灣,發展高品質產品,強化自身的在大陸與歐美市場之競爭能力。
  中國大陸已經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因此他們有很大的需要在內部,也就是擴大內需,另外一個因應這樣轉變而生的就是城市化。中國大陸的城市內居民儲蓄率很高,消費能力也很高。這樣的消費取向,是國際化結合中國化,需要國際的水準,但也要適合中國的需要,因此非常適合台灣的產業在這樣的過程中再切入。因此,兩岸的發展最重要的架構是ECFA,對於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快點簽訂《服務貿易協定》。
  面對中國大陸市場新的情勢,台灣應積極與日本廠商合作取得新的市場優勢。因為,中國除了擴大內需之外,需要產業升級,產業升級的技術的移轉、機器設備與零組件的取得,在地緣經際上還是由日商提供最划算。日本則需要中國大陸市場與擔任比較利益下之生產分工。
  但是日本與中國大陸之間經濟往來因歷史因素存有依些非經濟障礙,台灣可扮演最佳之橋梁,創造三贏之合作契机。台灣與日本企業有長期合作經驗,與中國大陸有同文同種淵源與大量投資之關係。台灣的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與日商之間長期的合作已建立彼此高度的信任與默契度。此次,由前副總統蕭萬長擔任最高顧問,經濟部次長梁國新率團的「經濟部台日產業合作訪問團」一行產官學界22人向日本國會議員及工商團體代表呼籲共同推動台日產業合作,就是具有台灣產業發展戰略高度的作法。
面對大陸市場,台灣不再只能「千山我獨行」,需要強而有力的夥伴,而日本最好的選擇。大陸產業升級需要提升技術,日本具有技術,但是兩者之間,有非經濟的因素的障礙存在。
  因此,台灣在這幾年兩岸政策與中國大陸關係和緩,並且合作增加之後,加上台灣與日本之間具有長期的信任。台灣本身可以情形下,又具有區域的優勢,與日本合作,一起進入中國市場。這是對三邊都有利,對日本來說可以降低進入中國市場的非經濟障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有利,對台灣來說更是需要產業的轉型,從量產轉型到研發,需要日商的技術與尋找中國大陸裡面的新市場,因此這樣子的戰略合作造就的是三贏,也就是蕭副總統所說的黃金三角。
  另外,全球最大也最有潛力的市場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就是在東南亞,他們同時也具有人口紅利。台灣必須拓展東南亞的市場,但也存在著許多非經濟的障礙。因此,首先步驟當是我們必須快點與美國、新加坡簽定FTA,因為這些非經濟性的因素,在兩岸關係和緩下,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再與美國簽訂的FTA後,都會為台灣與東南亞的經貿合作開大門,有助於我們拓展未來幾年仍持續成長新興市場。
  對外是拓展市場,對內指的是,台灣需要把優質台商回流:目前中國大陸因為從世界工廠轉變成世界市場,工資與土地都變貴,資金融資也取得不易,因此許多優質的台商幾乎都想回台灣,除非是像鴻海這樣的大廠,才能繼續往中國大陸西部走,因為這些有關的成本太高,只有大企業才能負擔。
  我們來看中國大陸之前推出的十二五規劃,我們可以簡單得到三個主軸,那就是擴大內需、城市化與產業升級。尤其,當中國大陸要產業升級的時候,過去我們在大陸還是世界工廠過去的台商,製造業的成本增加太多,像是電腦產業等,則是過去的技術與品牌領導優勢已經不再,而新興產業如太陽能產業也與中國大陸在同一個起跑點起跑。因此,我們政府應該趁這機會,吸引優質的台商回台灣,
  然而,要怎樣吸引優質的台商回來呢?台灣政府應該要主動的創造優惠條件。第一,是租稅的優惠、二是融資的取得,三是與地方政府合作並且提供誘因。現在台灣有許多科學園區、科技園區空在那個地方,政府應該要有整體規劃思維,並且納入地方政府,兩者之間充分的合作。而且,所謂的優質台商,一定要做到環保,也就是綠經濟,地方政府在這方面要提供協助,也要把關。中央政府讓地方政府與產業招商與把關中間,有很大的行政空間,而地方政府做得好,中央政府也給予鼓勵,創造台商回來的空間,但是目前仍沒看到政府有很清楚的讓台商回來的作法。
  台灣的各個縣市的有各自的產業發展特色,像是台北與新北是以ICT的產業為主、台中以光學及儀器、機械為主,桃園、苗栗則是運輸及產業鏈支援產業的發展特色也不一樣。另外,像是宜蘭的居住環境非常好,非常適合發展生技、雲端與中文等資訊服務產業。因此要給各個地方政府努力招商誘因,對招商績效高的方政府提供財政補助,使之有財力發展產業所需的地方公共設施配套。
  而台灣的產業要轉型,同時又希望台灣的優質台商可以回來,因此需要開放世界的高端人才來到台灣,包高中國大陸高端服務、管理與工程人才。像是歐美跟新加坡,他們向全世界的人才招手,也不影響本地人的就業權益,這些招來的人,可以壯大企業本身,創造產值為台灣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來更多高消費人口,也可以創造更多稅收,這可印證自新加坡及美國矽谷之机即吸引高端人才經驗。
  台灣在兩岸關係和緩下,自身的產業面對經濟不景氣,歐美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不利因素下,我們政府必須要帶頭,帶動整個部會,無論是經濟部、財政部、勞委會、法務部,一起全面的動起來,為台灣吸引人才,吸引優質國內外廠商進駐,也為台灣的企業找尋國外新市場,提供產業更全面的條件,這樣子兩岸的和平紅利,才可以真正的讓民眾感受到。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蒼祥/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台灣)
現任: 淡江大學財經系教授,財務工程學會理事長,浙江大學恒逸講座教授
學歷:波士頓大學財金博士,交通大學MBA,台灣大學物理系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