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7,174
2012
10
月號論壇主題
從大陸接班轉型看台灣價值
從十八大接班態勢看兩岸關係對台灣之影響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台灣)
中共十八大接班態勢多少受到薄熙來事件的影響。此外,台灣方面最關切的莫過於十八大後對台系統人事的更迭人事,認為此人事變動可能會影響到中共對台政策。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社會、經濟、政治、軍事有何影響?政府又應如何對應?
壹、中共十八大接班態勢與對台系統人事更迭的可能發展
中共十八大接班態勢,其中最重要的為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與總書記、李克強擔任國務院總理。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原本有意「裸退」,以在歷史留名,但因以下原因非常可能循例繼續擔任軍委主席兩年。
首先,習近平在軍委會擔任副主席僅歷練兩年,十八大就接任軍委主席,威望不足以服眾。胡錦濤在接任軍委主席之前,已在軍委會擔任副主席歷練長達五年。
其次,薄熙來事件打亂接班大局,特別是在黨、政、軍中,其父薄一波留下薄熙來自己經營的勢力盤根錯節,若是習近平擔任軍委主席,薄熙來的勢力不無可能會反撲,威脅到十八大接班態勢的平順與穩定。
第三,外部挑釁不斷,諸如南海黃岩島與三沙市、東海釣魚台事件不絕如縷。從北京角度來看,美、日在幕後操 盤之痕跡太過斧鑿,顯示華府有意在中共十八大接班前藉端生事,考驗北京因應能力 。
第四,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任期屆滿之後,曾經續任軍委主席「扶上馬,送一程」。但是,江系人馬卻到處放話,不是揚言胡錦濤已決定「裸退」,不再續任軍委主席,就是說胡錦濤不應續任軍委主席,而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目前,十八大政治局常委有七人說與九人說。政治局常委若是七人,除習近平與李克強外,張德江、王岐山兩位副總理將分別入主「人大」與「政協」,李源潮 (中央組織部長)、劉雲山 (中央宣傳部長) 分掌黨務與紀檢,張高麗 (天津市委書記) 升任常務副總理。至於俞正聲 (上海市委書記)、汪洋 (廣東省委書記) 分別升任國家副主席、副總理,但都不「入常」。
政治局常委若是九人,除習近平與李克強外,張德江、俞正聲 (上海市委書記) 將分別入主「人大」與「政協」,李源潮 (中央組織部長) 出任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王岐山升任常務副總理,劉雲山 (中央宣傳部長) 出任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長,張高麗 (天津市委書記) 出任「中紀委」書記、汪洋 (廣東省委書記) 出任「中央法政委」書記。
貳、中共十八大對台系統人事更迭的可能發展
十八大對台系統人事的可能更迭,包括台辦主任王毅可能續任,為減輕外交部長楊潔箎 (健康欠佳) 之工作負荷,並有可能兼任對台工作小組秘書長;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可能出任海研中心主任;台辦研究局局長黃文濤可能內升台辦副主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可能退居海研中心主任,其遺缺可能由台辦副主任鄭立中接任。
此一可能人事變動顯示中共對台政策基本大方向不變。即使中共對台政策要有變化,也應在習近平兩年後全面接班之後。
參、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社會、經濟、政治與軍事之影響
 (一) 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社會之影響
在社會方面,在兩岸改善關係的過程中,不但我國人民很容易逐漸喪失心防,而且軍人也可能陷入「不知為何而戰」的迷思。例如,2012年7月間,一項由大陸「環球時報」與我國「中國時報」分別做的民意測驗顯示,超過90%的大陸民眾支持「兩岸聯手保釣」,而台灣居然也有50%以上的民眾予以支持。此顯示,一則我國民眾對敏感議題認知有限,很容易為民意測驗的問卷題目所誤導;二則政府若不審慎自恃,很容易為民意所牽引。又如我國海巡署船隻護送保釣船「全家福號」前往釣魚台列嶼,未料「全家福號」船長竟將五星旗投擲到島上,除了顯示部分保釣人士的「國家認同對象」出現問題之外,也不排除他們可能是受到中共統戰。更重要的是,在保釣議題上,很多國人根本不知事態的嚴重性,反批評政府軟弱。此外,一些退將到中國大陸參訪,往往在酒酣耳熱之餘,高談闊論「兩岸聯手保釣」或是「兩岸共維南海主 (祖) 權」,並將類似主張帶回台灣。凡此種種我國軍民心防的逐漸淪陷,都有賴政府與民間透過各種傳媒加以匡正。
(二) 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經濟之影響
在經濟上,過去四年多來大陸對台經貿政策,特別是在全球金融海嘯之下,美、日、歐都自顧不暇之際,對我國的經濟序發展與成長有莫大助益。大陸對我國經濟提供的助力,當然是糖衣毒藥,不過明知這是糖衣毒藥,台灣也要吞服下去,因為只要政府因應得宜,這顆糖衣毒藥服下之後,台灣經濟體質強健之後,糖衣毒藥自然就會變成解藥。雖然大陸仍將與我方繼續進行ECFA的後續談判,但未來由於涉及雙方各自經濟利益考量日深;因此,未來可能發展方向包括:(1) ECFA後續談判愈來愈難,兩岸為利益爭執不休;(2) 大陸將經濟議題與政治議題掛鉤,始願讓步;(3) 台灣不願在政治議題上做出讓步ECFA後續談判破裂,或暫時陷入僵局。
(三) 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政治之影響
在政治方面,十八大後,北京有意在未來四年讓兩岸關係更形「緊密」,並推動政治對話。賈慶林在國共論壇所展現的立場就至少含有以下四項政治意涵。首先,北京表面上對馬英九總統520就職所說「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似乎頗為認同,、但實則並不滿意,認為「一國兩區」更好。(北京台研所所長余克禮)
其次,期待賈慶林說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當然是緣木求魚,但他卻不應在國共論壇移花接木,將馬總統的「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段話融入「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之中。
第三,「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所含蘊的「兩岸一國」政治概念,爭議性遠比「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一中各表」更大。
第四,北京若能成功推動「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或「兩岸一國」政治概念,則不但在兩岸民意支持下推動「兩岸聯手保釣」將易如反掌,而且推動「兩岸共維主 (祖) 權」也將順理成章。
事實上,大陸接二連三呼籲「兩岸聯手保釣」與「兩岸共維主 (祖) 權」,已可視為在不斷逼我國表態,迫使馬政府一方面提出「兩岸絕不聯手保釣」,一方面拋出「東海和平倡議」,作為肆應。由於台灣大多數民眾並不十分瞭解中共對台政策的微妙變化;因此,政府應該審慎對應、步步為營,既不受大陸「以商圍政」的影響,也不為媒體、民意趨勢所劫持。
(四) 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軍事之影響
在軍事上,正如已送抵立法院2013年度國防部預算書所指出的,儘管兩岸關係近年頗有改善,但中共人民解放軍仍可能透過三個階段,一舉攻克台灣,讓以美國為首的外國措手不及。雖然兩岸關係已經邁向和平發展,但北京顯然從未在對台政策上放棄對台動武的野心。從以下四個切入點即可出,兩岸關係的改善,並未影響中國大陸併吞台灣的企圖。首先,從中共沿海部署的飛彈不是有增無減,就是汰舊換新,即可看出北京從未放棄對台動武。其實,中共沿海部署飛彈的數量與質量已遠超過對台作戰所需,而具有嚇阻美、日介入的作用。
其次,中共不斷阻撓美國對台軍售,除了有意封殺美台之間最具官方性質的管道之外,另一方面主要目的則否是逐步削減我國國防自衛的實力,迫使我方訂定城下之盟。
第三,北京口口聲聲軍事準備是以台獨為目標,但卻深知民進黨若不調整大陸政策,幾無可能執政,而一旦執政也勢必放棄台獨路線。既然如此,中共實在大可不必以台獨為藉口,阻擾美國對台軍售。
第四,在軍事演訓上,中共人民解放軍從未減少對台軍事鬥爭的演訓課目。根據我國國防部的報告,共軍近年來的演訓活動,特別強調要在「複雜電磁環境」、「聯演聯訓」之下,從事各項訓練,顯示中共「以武促統」的思維從未改變。
與以往不同的是,國防部預算書中的「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畫報告」首度強調中共可能採取「心理戰模式」,藉著提高軍事活動強度,利用媒體渲染造成台灣內部恐慌,以達「損小、效高、快打、速決」的目的。該報告指出,中共犯台的第一階段可能採用「軍事威懾」的心理作戰模式,具體的方法則包括提高軍事活動強度、調整兵力佈局、前進部署、實兵演習、火力示警等,並且藉由北京掌控的傳播媒體擴大渲染兵險,引發台灣內部恐慌,打擊我方民心士氣。在第二階段「封鎖作戰」期間,中共人民解放軍將對我國港口、航道等重要局部地區,展開海空封鎖,同時搭配奪佔外島等行動。及至第三階段「火力打擊」時期,共軍將運用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打擊我方指揮體系、政軍經樞紐,並採取「逐步升級、遞增強度」,以瓦解我方作戰意志。至於最後的「登島作戰」,共軍在取得制空、制海、制電磁等「三權」後,將會發動三棲武力進犯台灣。目標是速戰速決,在美、日等外國勢力介入干預之前,一舉攻克台灣。
針對北京的「和戰兩手」策略,我國應在以下四個面向提升全民的心防與自我防衛的意識。首先,為避免我國人民在兩岸改善關係的同時喪失心防,並避免軍人陷入羅賢哲少將之類「不知為何而戰」的迷思,政府應全面提的升全民的心防與軍人的憂患意識。
其次,在筆者與美國國會與智庫學者的溝通過程中,發現他們對我國國防預算不到國民生產毛額 (GDP) 的3%非常在意,認為「承諾就是承諾」,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打折扣,因為國防預算可以彰顯我國自我防衛的決心。
第三,在不利的國際環境下,我國有必要採購或發展所謂「正確的武器」 (right arms),與對手從事一場「不對稱的戰爭」 (asymmetrical war),以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第四,在美國重返亞洲之後,華府特別重視與亞洲盟國與夥伴之間「聯合訓練」、「聯合演習」與「聯合作戰」。由於與會美國沒有正式的邦交,我國沒有機會參加這些演訓;因此,我國國防部就應與美國五角大廈多安排一些類似的演訓計畫,以增強國軍的戰力。
肆、朝野各黨對中共對台政策立場
以賈慶林2012年7月28日在哈爾濱國共論壇提出的 「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為例,不但國民黨專家對此紛表不同意見,民進黨也深表疑慮。
賈慶林的談話在當天下午分組討論中,就當場引起兩岸學者的激辯,大陸學者及部分台灣學者認為,「兩岸同屬一國」的說法有助於釐清「一個中國」內涵,是賈慶林主席對國民黨善意的表現。
有的台灣學者卻認為,此一提法會造成台灣社會對「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更大的疑慮,必須謹慎。
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說,賈慶林的說法是大陸第一次對「一個中國框架」做出全面的闡述,同時包含正面表述(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與負面表述(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與「兩岸一中」或「兩岸同屬一中」相較;「兩岸同屬一國」的表述更能釐清「一中」的內涵,有助於擱置兩岸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爭議。
文化大學社科學院院長邵宗海也說,「一中」的說法不管叫原則或框架,就是說明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一個國家」的說法有助於減少疑慮。
不過,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與另外幾位台灣學者則認為,兩岸同屬「一中」是意識形態的問題,泛藍支持一中,泛綠反對。「一個國家」則超越意識形態,是認同問題,不但泛綠全面反對,泛藍內部的支持與反對恐怕是各半。再者,「一中各表」具有各自表述的彈性,「一個國家」的彈性與模糊空間大為緊縮。而且,「一個國家」會讓人解讀為兩岸將建構新國家或推動統一,台灣社會與人民會有疑慮,可能引起更大的爭議。
蘇貞昌主席呼籲馬英九總統要駁斥賈慶林的說法,以捍衛台灣主權,並提出三項要求:(一)馬英九與國民黨應公開駁斥「兩岸同屬一國」,導正國內和國際視聽;(二)馬政府必須展現實際的決心與行動來捍衛主權與國家尊嚴;(三)未來馬政府與對岸的協商談判,必須展現一定程度的透明性,接受國會與人民的監督。針對蘇主席的要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言人副主委劉德勳受訪時重申「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台海現狀。
此顯示,朝野政黨對於兩岸和平發展關係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現狀,都非常堅持,這當然對我國與中共長期周旋是以有利的。
儘管中國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12年7月28日在哈爾濱市國共兩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強調 「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但是由於台灣方面有不同意見,「兩岸一國」的提法可能不會列入十八大報告,以免節外生枝。為了「維穩」,十八大報告可能會將「兩岸一中框架」與「九二共識」並列。當然,如果情況許可,北京希望未來近三年多時間能讓兩岸關係更形「緊密」,並推動政治對話。
由此觀之,即使十八大後,中共對台政策希望未來四年讓兩岸關係更形「緊密」,並推動政治對話,惟由於朝野政黨仍然堅持兩岸和平發展關係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進行;因此,未來兩岸關係未來四年在政治方面應還不致出現由量變而質變的現象,但若政府既無作為,也無行動,則在社會、軍事與經濟上卻可能出現我國民心浮動、軍心動搖,以及中共以商圍政的現象。
伍、結論
由於台灣大多數民眾並不十分瞭解中共對台政策的微妙變化;因此,不論中共十八大接班如何發展,政府應在社會上,不為媒體、民意趨勢所劫持,持續推動兩岸文化、文創與教育交流;在經濟上不受大陸「以商圍政」的影響,以循序漸進方式,繼續促進兩岸經貿交流,並推動ECFA的後續談判;在政治上,審慎對應、步步為營,在朝野政黨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現狀立場都非常堅持的基礎上,以循序漸進方式,正面迎接中國大陸提出兩岸政治對話要求的挑戰。在軍事上,政府應透過所有可能管道,提升全民的心防與軍人的憂患意識。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台灣)
學者、教授。
現任: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
曾任:立法委員、國大代表、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著作:《從軟硬權力對比看中美在東南亞的競逐》,宋鎮照主編;變遷中的東南亞政治:制度菁英與政策的磨合(台北市:五南,2007年)、《入聯公投將把台灣帶到哪裡?》,王緝思主編,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08年(總第一期)(北京市:北京大學,中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2008年)、《美國對兩岸外交休兵的看法與反應》,林碧炤主編,(台北市:遠景基金會,2008年)、《兩岸外交休兵的美國因素》,國防戰略摘要,第三卷、第三期,2008年。專長領域:國際關係理論、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美國對中國與台灣的決策過程。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