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8,702
2012
11&12
月號論壇主題
1 綜觀十八大
2解讀謝長廷登陸效應
向《蘋果》新老闆提幾點建議
黃肇松 / 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 (台灣)

    已入深秋,仍聞雷鳴。在聯發科併購晨星之後,以為2012年不會再有震動社會的大併購案了,卻傳來《蘋果》其姐妹刊、合賣給了兩家大財團。有新聞界朋友問我,在報界待過那麼久,對新老闆有什麼建言?真是大哉問!
    思索一陣子,就提幾點建議吧!
    報紙是會影響讀者思想的特別產品,內容製作需由專業人士根據新聞專業主義,日以繼夜精雕細琢而成。首先建議老闆把編務還給編採專業人士及主筆群,不要把手伸進編採部門和言論部門內的日常作業。當然,新老闆有新作風,有關報紙的編輯方針和路線走向,自可向報社新同仁表達看法,提出期許,由大家腦力激盪討論決定。請注意,辦報是社會大眾給予的「特許」行業,是具有社會責任的公器,不純粹是私人產業。
    其次,有人說《蘋果》版面安排,常把臥室或浴室置於頭版的門面版面,客廳或祖宗牌位推到後面,有時甚至不見了。其言雖謔,仍值得新團隊的參考。門面就是門面,報紙應以影響社會最大的新聞公共性的考量,作為門面版面取材標準,應著重於重要公共議題的報導和探討,以及對公共生活的關注和對公共文化的提倡。總之,辦媒體既然是社會大眾特許的一項「特權」,就應善盡社會責任。
    然而,把客廳擺回大門的入口,也不必搞得陰森古怪,忘之儼然,甚至望而生畏。公共新聞的寫作編排仍要注意可讀性,讓讀者願意看、看得懂、看了有收穫。平心而論,《蘋果》在這方面作得還不錯,即使是擺在內頁的政治新聞或公共政策新聞,大多能做到一目了然,有助於讀者之閱讀。優點要保存。
    第三,因傳統代議式民主的決策常與公民脫節,不符公民付託,為求彌補,建議《蘋果》推動「公民會議」的舉辦及報導,對公眾關心的議題進行公共審議,幫助公眾對議題的瞭解及論據與論點的掌握,以利公民理性討論的進行,並對行政及立法部門決策過程的公平、公開、公正保持一種「理性的壓力」。過去《蘋果》對消費者權益和公共安全等議題的審議式報導,常有佳作,往後還可加強。

  至於《蘋果》被批評最多的「裸體與屍體」的羶色腥的問題,創辦人黎智英解釋只是「忠實反映事實」,並無捏造虛擬,黎先生自認言之成理,但更重要的是能夠探討事實的關鍵意義,並找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教育意義。
    1987年春,哈佛大學發生幾件性騷擾疑案,美國報紙大篇幅報導,卻不了了之。《紐約時報》初時未作報導,卻派了四名記者進行數月調查,在七月初作了長達四頁深入而客觀的數萬字報導,哈佛大學據以研擬訂定校園兩性平權規章,而為其他大學仿傚。一個有顏色的新聞,經規畫作了有意義的深入報導,而促成校園改革,是可堪學習的一個好例子。
    當然,在當前台灣媒體空前熾烈的競爭環境中,要求媒體對社會新聞作全面自律,可能緣木求魚;但如果你聽到在去年底的兒少國是會議中,學童們對媒體經常出現兒少不宜觀看的畫面或圖文報導,表達了不安的心聲,大家應會同意 : 保護兒少健康的、正面的知的權利及維護涉入事件的兒少隱私權,乃新聞自律最起碼的要求。
    最後,據華人傳播教育網(www. CCE-ONLINE.com)報導,黎智英先生去年11月到世新大學演講,在答覆學生提問時,強調辦報只是「忠實反映事實」,看不看則由讀者自己決定。他誇讚他的三個孩子,即使家中擺了他辦的報紙,也不會主動翻閱。我們倒希望,新的老闆樂於見到他們的孩子、孫子喜歡閱讀他們辦的報紙。
    要做到這點也不難 : 尊重報紙員工,讓專業的人辦好專業的報紙。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肇松 / 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 (台灣)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紐約大學政治系研究

經歷:現任 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
曾任:中國時報總編輯、社長、集團總經理;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