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大經濟強權領導人換替後的最大共同點是:同時向右派經濟發展路線傾斜,將會形塑亞洲經濟比較既往十年更加用力邁前的新地景(new era landscape of Asian Economy)。未來一個十年世代的亞洲經濟,勢必會在全球社會中,扮演更積極進取的角色,也可以在全球經濟架構上爭取得到更大更高的影響地位。而日本與南韓政治經濟格局的全新階段變化,尤其對於臺灣未來產業經濟發展,在世界場域知地位與角色變化,影響衝擊更為重大,特別值得重視。
在中日韓三國一齊轉為右派當家的新態勢之下,如何搶救後海嘯年代的經濟衰頹情境,當然是三國領導人共同的首要任務。在可預見的期間內,東北亞三大經濟強權國家政府,應當都會同時採取不同程度和不同形態的更積極性「經濟擴張政策」,自60年代以來,日本與南韓,跟臺灣情況一樣,一直都是高度依存對外經濟的國家(export-led economy),其在安倍晉三與朴槿惠主政後,分別採取有力的激勵對外出口部門加速度發展的經濟擴張政策,應會是可預期的首要優先施政策略,至少會優先搶救各自國家經濟所正面對的商品出口不振與對外投資不足之迫切問題,至於日韓內需市場的活化與增進,也應該是一個重要的主政新取向;至於中國方面,鞏固並強化大陸內需市場的實力,則會是習李新政權的首要政略責任,習李體制會優先採行積極的內需市場活化政策,一方面減緩貧富落差的激化程度,一方面則以所得倍增手段,改善國民生活水準,後者之措施,也不啻是同時會更進一步擴張了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實力與深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