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3,926
2013
02
月號論壇主題
從2013世界重大走向看兩岸的機遇與挑戰
互設辦事處 此其時矣?
李志德/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一月三十號,「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機電商會)正式在台灣掛牌成立。它是兩岸政府依照「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規範內容,由經貿團體互設的辦事機構,台灣的「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貿協)北京、上海辦事處,日前也先一步掛牌成立。
雖然在此之前,兩岸已經由 「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台旅會)和「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相互設立了辦事處。但機電商會和貿協互設辦事機構,無論影響範圍、設立時機或者聯結到的後續效應,都遠遠超過僅屬於旅行服務性質的台旅和海旅會。
對外經貿是台灣的命脈,這樣的表述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因此,兩岸互設經貿辦事處,對於彼此產業截長補短,肯定能起到深遠的作用。事實上,機電商會會長張鈺晶在開幕致詞時,多次提到機電商會和台灣「電(子)電(機)公會」的長期交流、合作關係。顯而易見的,中國大陸派駐台灣的經貿辦事處,未來將以台灣產業的強項:電子、電機業,做為合作與交流的重點。
除了台灣貿協和中國機電商會本身代表的意義外,兩個團體在這時各自到位,時機上,更是使人聯想到馬英九政府近日的一項重大宣示:2014年內完成立法,實現兩岸海基、海協會互設辦事機構。
事實上,馬英九早在前年十月中,也就是競選連任期間,就公開表示要推動兩岸海基、海協會互設辦事機構,但當時是把它擺在「黃金十年」的願景中,並沒有明確時間表。
到了去年五月十八日,馬英九在海基會新大樓落成典禮上,再一次宣示落實海基、海協會要互設辦事處,同時公開表示,陸委會翻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時,應該將這部分放入,讓互設辦事機構有法可依。這個調子,比起「黃金十年」這種說法,顯然已經著手落實,不再是「黃金十年」這樣,指向遙不可及的未來。
更進一步,去年十二月五日,新任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到國民黨中常會報告兩岸政策,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開始出現確切的時間表:2013年開始推動立法,預計2014年完成。可以想見,立法完成之日,應該也就是海協會台灣辦事處掛牌開幕之時。
但問題在於,從前年底的口頭宣示,到去年年中的「黃金十年」,最後到現在的明年前完成,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兩岸互設機構的時程大幅提前,但馬英九政府始終欠台灣民眾一個說法:為什麼兩岸兩會需要在2014年底前互設辦事機構,急迫性在哪裡?
的確,在討論台灣應不應該和其它有、無邦交的國家設立大使館或代表處時,「必要性」這樣的追問,最多只是經濟性的,也就是民眾只會問:花這些錢,有多少效益,並不會產生其它疑慮。
但不可否認,在兩岸這樣的特殊關係中,台灣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民眾對大陸海協會來台灣設立的辦事機構有所疑慮,擔心海協會駐台機構,會不會成為另一個「香港新華社」,甚至「中聯辦」。馬英九政府如何評估、管控其中的國家安全風險?
又或者退一步,縱使認為台灣到大陸設處,可以服務在大陸經商、求學或長期移居的台灣同胞,但為什麼大陸海協會要在台灣設機構?它的目的是什麼?多數台灣民眾恐怕並不了解,更會產生極大的疑慮。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日前在一場記者會上,兩次被問道這個問題。當時他的回答是:兩岸海基、海協會互設辦事機構,是以服務為目的。陸委會曾經公布一份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七十的台灣人民,贊成兩岸互設辦事機構,認為這一機構有助於服務在大陸的台灣人民。林中森更強調,民調結果已經顯示,民眾認為互設辦事機構確有必要,也有急迫性。
儘管林中森舉出百分之七十的超高支持度,捍衛馬政府加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政策,但如果回頭去找陸委會公布的民調材料,相關的三個題目是這樣問的:
*這幾年,兩岸交流往來頻繁,請問您贊不贊成由我們的海基會到大陸,以及讓大陸的海協會來台灣設立辦事處, 為兩岸民眾提供服務與協助?(64.2﹪贊成,20.9﹪不贊成)
*請問您贊不贊成我們的海基會在大陸設立的辦事處,能落實官方辦事處的功能與業務?(70.2﹪贊成,16.3﹪不贊成)
*整體而言,請問您認為兩岸的海基會和海協會互相設立辦事處,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沒有幫助?(71﹪認為有,19.6﹪認為沒有)
細究之下,可以發現三個題目中,第一題帶有相當的導引性。也就是先把兩岸互設辦事處的目的,界定為「 為兩岸民眾提供服務與協助」。在這種情況下,近六成五贊成這樣的數字,其實並不算高。畢竟,要找到反對「 為兩岸民眾提供服務與協助」的理由,並不容易。但即使在這樣的導引下,仍有兩成的受訪者不贊成互設辦事處,這和第三題的結果有高度的一致性。
作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兩成的受訪者,被問到大陸來台設立辦事機構時,儘管他們不見得知道「香港新華社」的歷史,或者港、澳「中聯辦」的現況。但心中浮現的巨大陰影,肯定和「許家屯回憶」的情節若合符節。完全可以想像,如果台灣泛綠陣營有意操弄這一塊民調,也大可以設計出這樣的導引題目:
「在香港主權移交中共前,香港新華社是中國政府對香港統戰的重要前進基地。請問,你耽不耽心未來海協會台灣辦事處會扮演同樣的角色?」
如果把問題設計成這樣,肯定能夠將反對設處的意見大幅拉高。然則,彼亦一問卷,此亦一問卷,真正的民意究竟在哪裡呢?
政府施政,沒有絕對的好或壞,有所得就有所失。說白了,決策就是一種權衡輕重(trade off)的藝術。一般政策如此,兩岸政策當然也一樣。在兩岸主權爭議未解,中國大陸對台灣仍有領土主張、政治統戰攻勢不斷的情況下,馬政府必須誠誠懇懇面對人民對兩岸互設辦事處的疑慮,用最大的透明度和正視問題的態度,來化解部分民眾的疑慮,而不要只拿著一份被操弄後的民調,一廂情願的堅信,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就「只是」,且「只會有」服務兩岸同胞的功能,並且期待反對者也這樣相信。
如果馬政府依舊還是抱著這樣的態度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除了「前途多艱」,作者實在很難為這項政策,找到更貼切形容詞。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李志德/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目前任職於外籍媒體
曾任:聯合報政治組、大陸新聞中心記者
蘋果日報大陸中心記者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