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4,355
2010
09
月號論壇主題
ECFA之後的兩岸情勢及展望
兩岸女性的企圖心
平路 / 小說家 (台灣)
九月初,【新聞週刊】(Newsweek)亞洲版的封面故事是「the Power Sex」,副標題說的是「中國女性野心勃勃的祕密」(the Secret Behind the Overwhelming Ambition of Chinese Women)。
【新聞週刊】舉的研究指出,只有三分之一大專程度的美國女性會形容自己「很有野心」(very ambitious);在中國大陸,同樣教育程度的女性族群,形容自己「很有野心」的比例幾乎三分之二。
無論用女性投入工作比例、女性領袖比例、女性富豪比例、女性參政人數比例,【新聞週刊】統計的結果,中國大陸女性都遠高於美國女性。舉例來說,五分之四的中國大陸公司,資深管理階層中有女性角色,只有二分之一的歐洲公司在資深管理階層中有女性角色,而三分之二的美國公司有這樣的女性角色。
      
這是耐人思索的題目,傳統裡的中國女人三從四德、相夫教子,講究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怎麼養出這麼多的企圖心女人?
【新聞週刊】提到幾個原因,包括毛主席說過的「女人撐起半邊天」成為國家政策,多年來,中國大陸用國家政策拉平女性地位,並積極安排女性加入生產。此外,【新聞週刊】提到,比起西方疏離的核心家庭,中國大陸保有幫助年輕母親專心事業的托兒機制,祖父母照顧是一種選擇,公營的托兒所接近工作場所,讓婦女沒有後顧之憂,且因為托兒場所普遍比西方完善,年輕母親在職場上不致於對家中的幼兒有愧咎感。【新聞週刊】也提到更根本的,中國正在加速發展中,不分男女,不進則退,高張的企圖心是每個人在競爭激烈社會裡必備的生存伎倆。
固然台灣女性不屬於【新聞週刊】專題的討論範圍,但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即使以我切身的觀察,台灣女性,比起大陸差不多同齡的女性,在「野心」或者「企圖心」這個範疇裡,顯得「溫婉」許多。
有人立刻會說,你說「溫婉」,是不是因為在殖民時期,台灣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
我總覺得日本女性與台灣女性的差異很大,我甚至認為,漢文化與日本文化其實是兩組很不一樣(甚至相反)的文化符碼。台灣在殖民時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但影響多停留在表象;至於骨子裡,台灣女性與日本女性的自我認知卻並不一樣。
日本人怎麼看待性、看待性別、看待親情,以及看待夫妻角色,都不是漢文化薰陶之下的我們容易理解的。
英國學者Alan Macfarlane剖析日本文化,出了本叫做【日本鏡中行】(Japan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譯本由上海三聯書局出版)的書,書中寫道,「在西方觀察家眼裡,日本家庭生活的內部『力學』是個深深的謎,夫妻相處,經常警惕地保持一臂之遙,…..從本質上分析,日本夫妻是聚在一起的陌生人,….很多情況下完全平等,妻子甚至用略帶譏諷的態度對待丈夫…..」,這一段是個例子,譬如說,西方觀察家眼裡這種「一臂之遙」,漢文化薰陶之下的我們也很難理解。事實上,包括性與性別,用中文裡的詞彙去解釋往往搔不著癢處。要理解日本人,受中文教育的人因為充滿了想當然爾,說不定,比起西方人理解日本人還要更困難。即使對台灣女性而言,日本女性的內心世界也是深深的一個謎。
 

回來講大家比較可以理解的,大陸與台灣兩地的女性。既然同文同種,為什麼大陸女人企圖心強旺,在這方面勝出台灣女人?
許多年來,有時候與大陸朋友們笑談兩地女人的區別,朋友們一概覺得台灣女人比起大陸女人,一般來說,有所謂的「女人味」,尤其在同時有男人在場的時候。換句話說,與大陸女性比較起來,台灣女人更「介意」男性的在場與否,以致當男性出現在同一場合的時候,台灣女性比起大陸的女性,在言談舉止更顯出女性特質。
是這樣的嗎?
雖然這只是一般的觀察,這種「介意」若試著延伸來說:與中國大陸的女性比較,台灣女人仍然比較習慣……用男性評量女性的眼光來檢驗自己,事實上,台灣社會確實還存留著比大陸社會更多的…..界定女性是否「像」一個女人的「規範」(或者叫做「父權社會規範」)。心理上,台灣女性對男性存有依賴性,也接受周遭的男性佔著優越或者宰制的地位。遇到衝突的情境,如果她不想頂撞既定的社會規範與社會禁忌,台灣女性必須學著(被教導著)自動克制自己。從小女孩時期的這種自我設限,多少限制了爾後她的企圖心。
中國大陸除了有「女人撐起半邊天」的口號(台灣只有自立自強式的「姊姊妹妹站起來」),也有拔舉女性的國家政策,但是更根本的,還在於經過一場文革,社會規範幾乎毀棄的狀態之下,原先的機制,包括對女性的抑壓與歧視的封建框架也在文革中徹底鬆動,從此,少了讓她自我審度、自我節制的社會規範,女性有一種理直氣壯,得以自由表現與發揮,正面看是讓中國大陸一半人口企圖心特強旺,負面看是,只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
真是這樣的嗎?
借用張愛玲在【傾城之戀】小說的結尾:一個城市的陷落,可能只是為了成全白流蘇那一個女人;一場文革災難,成千上萬的人艱苦備嘗,終於改變了中國大陸女性的集體基因,讓無數的白流蘇可以在心理上無父無夫,在職場上好生廝殺!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平路 / 小說家 (台灣)
小說家、專欄作家(本名路平,原籍山東諸城,出生於台灣高雄)。
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碩士。
曾任:中時晚報副刊主編、中國時報主筆、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與台北藝術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任教、香港光華文化新聞中心主任。
著作:長篇小說《行道天涯》、《何日君再來》、《樁哥》,短篇小說集《百齡箋》、《凝脂溫泉》、《玉米田之死》、《五印封緘》、《禁書啟示錄》等,散文集《浪漫不浪漫》、《讀心之書》、《我凝視》、《巫婆の七味湯》等,與評論集《女人權利》、《愛情女人》、《非沙文主義等》。最新作品為《香港已成往事》(牛津出版公司,2009)。目前有長篇小說《東方之東》正在『聯合文學』連載中。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