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期數
瀏覽人數
8,755,292
設為首頁
帳號
密碼
登入
2013
年
04
月號論壇主題
兩岸四地新世代如何彼此理解
期數選單
重新理解中港矛盾
羅淑儀/媒體工作者(香港)
回上一頁
大雨天,走到上水火車站,風雨飄搖。一個月前的躁動,水貨客充斥車站的場面不見了,一切像回復平靜,但黑沉沉的天,無論如何也壓不住中港矛盾的陰霾。
大陸水貨客來港搶購奶粉,是新近的一個炸彈。香港媽媽四處奔波買奶粉,上水火車站秩序混亂,北區物價被扯高,港人矛頭直指水貨客, 兩地矛盾有了新戰場。
於是幾個月前,有香港人搞了一個「光復上水」的行動,在很多天裡,示威者走到上水火車站,抗議水貨客影響北區居民的生活,當中有人拿著代表殖民的龍獅旗,有人高叫「中國人滾回中國」。
這些情緒化的行動,刺激了在現場的內地人,也刺激了北京的神經,他們主動提出「港獨」這議題。前港澳辦主任魯平說「鼓吹香港獨立的人是純粹的儍瓜,沒有內地的支持,香港就會變成一座死城。他們知道每天喝的水從哪裏來的嗎?」前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亦指,他看見米字旗感心痛,又說「近年確有股港獨勢力在抬頭,像病毒一樣蔓延。」
一下子,中港矛盾的層次升級了,香港特區政府也幫上一把。
面對民怨,特區政府宣布,由今年三月一日起,限制離境人士攜帶出境的奶粉數量,每人不得超過兩罐(1.8公斤),違例者最嚴重可被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兩年。這「限奶令」一出,前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亦是最近收到特首梁振英發律師信的評論員練乙錚教授就指,這政策是分離主義,只會加深中港之間的鴻溝。練教授果然有收特首律師信的資格,不幸被他言中了,這政策連北京也反彈,還成為兩會期間的熱話。
這故事道出一個事實,中港矛盾由第一天開始,是源於政策失誤。
讓我們回到2003年,那年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的創傷後,再經歴了沙士,自由行的實施,的確成了當時經濟低迷的活命政策,內地旅客來港,他們被壓抑良久的消費慾望和能力,在香港發揮作用,帶動了零售業和旅遊業,也令香港有了起色。但多年下來,自由行政策不斷拓張,內地旅客永遠是香港最大客源,2011年就達到2810萬人次。這彈丸之地似乎承受不了這股人潮,街上的小店消失,換成名店。有名店又傷了香港人感情,然後在廣東道發生了蝗蟲事件。熾熱的需求帶動價格,由一杯奶茶到一瓶藥油都貴了,以至排隊、乘車,內地人與香港人的爭執,每天都在這喧鬧的城市發生,升温。
我們的政府或者覺得,這都是市場和文化差異問題,她沒有想過自由行政策實施了這麼多年,的確需要重新檢視。
之後,戰場擴展到醫院,雙非孕婦來港產子成了熱潮,產房床位緊張,本地孕婦叫苦連天,我的朋友確認懷孕四週後預約床位,醫院都說遲,她啼笑皆非。
雙非嬰兒再引伸到跨境學童問題,2008年每天有約6,700名跨境學童每天由深圳來港上學,今年已突破16,000人,這些擁有香港人身份的孩子並不是08年才出現的,但政府無視出生數字,無視這入學趨勢,結果今天,北區的小學學額出現不足,以至本地學童被迫要跨區上學,於是本地家長又生怨忿。
香港處處是火頭,負面情緒不斷累積,理性判斷和互相理解靠邊站。
特區政府從來沒有制定相應的人口政策,落實配套措施,例如增撥產科的資源、重新調配小學學額,到頭來出現被很多香港人理解為內地人來爭資源的局面。而政府總是在出事之後,就急就章地推出補救措施,由梁振英當選後的雙非來港產子零配額,到今天的限奶令,可是亡羊補牢從來不是治本的良方。
中港矛盾源於政策失誤,當然亦確有兩地文化差異的原因,一方面大國崛起,部份內地人的確有強國人一種「老子有錢,我來送錢給你」的心態,但內地人為甚麼要來港產子?為甚麼要買貴價奶粉?為甚麼希望孩子來港讀書?當中有一定的政治和社會因素,如果能在自已家園活得免於惶恐,誰願如此大費周章,奔波勞碌?
這些問題,都沒有被好好理解。長久積累的負面情緒發酵成了民粹,壓倒香港人的包容精神,這對香港才是致命傷。
而香港人亦沒有好好理解過自己。
由殖民地走過來,香港人沒有經歴過如台灣二二八事件、被迫離開聯合國等重大的挫折和考驗,我們沒有好好培養自身的本土意識和確立自己的身份,所以面對回歸後由內地而來的衝擊,很容易進退失據。
「你願意為民主付出代價嗎?」最近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庭提出佔領中環,爭取2017年落實真正普選時,他就這樣問香港人。當大家開始討論,開始思考這問題時,北京隨即提出普選要有預選,特首不能對抗中央,要愛國愛港。由愛國愛港到一國兩制,這成了中港矛盾的主戰場,香港人該怎樣回應?這同時也是對自我價值考驗。
香港人願意為這地方付出甚麼?
End
回主題論壇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羅淑儀/媒體工作者(香港)
羅淑儀,八十年代在中文大學修讀中文,畢業後就做了媒體人。
現職香港有線新聞首席記者,一直拍攝不同類型的新聞專題片,作品包括《四個角度愛香港》、《我行我說.陳日君》、《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尋找六四》等。
喜歡當記者,因為不懂幹別的
轉寄好友
Forward
送出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
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