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655
2013
05
月號論壇主題
從「我是歌手」看華人流行文化的交盪與影響
兩岸流行文化交流與朝貢體系
王嘉俊/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專業本科生(大陸)
聲明:選取“朝貢體系”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切入點,並非是顯示一種不平等的文化觀或政治觀,而是一種從大陸人的角度,描述兩岸交流中歷史遺留下來的政治文化“不自覺”。
在群众激情的注射下,《我是歌手》渡過了如夢如幻的三個月,好似發生在身邊的劇場,每個人都是觀眾,沒有人缺席。台灣,香港,大陸,兩岸三地的人們,陷入了一場集體歡騰,一種宗教的節日。祭祀的煙火,喚醒遙遠的回憶,在那個歲月裡,甄嬛手執秀卷,一頭散髮披在肩上,喃喃細語道說烟云:“今日萬國來朝,見了我大清江山壯美,想必定是動了前來試探的心思。聖上理當保重龍體,方能永固國本。”
思緒從甄嬛中飄回,少了美人的體香,多了幾分銅臭味。回頭看中國,正如費正清老先生所說:“中國帝國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朝貢體系一直是其主要的交往方式。它既像一個處理貿易、外交關係的機構在起作用,又像一種斷言儒教秩序之普遍性的宗教儀式在起作用。這個制度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它與中華帝國的各種制度和社會生活融為一體,同時表明它的既穩定又脆弱。”
但今天所說的朝貢體系,換了包裝,變了形式,但實質猶存。如果要為之命名的話,我稱之為大腿體系。中國是一只大腿,新鮮出爐、肉嫩多汁,其轄內的廣大市場,猶如甄嬛的一顰一笑一回眸,讓人好生心動。所以,韓國的《我是歌手》的商業模式來了,香港音樂總監梁翹柏來了,台灣藝人林志炫、楊宗緯、辛曉琪和彭佳慧也都來了。何炅和汪涵,帶著一箱芒果,領著他們到搭建好的劇場,奏起了大腿的讚歌。台下人影攢動,因為他們聽說會有一場真實的大腿祭,他們對大腿并沒有非分之想,只是想在大腿祭的儀式中,獲得一種滿足。於是乎,觀眾成了演員,戲劇成了生活,生活反倒成了戲劇。
中國向來的對外關係,都是朝貢體系,或者說是大腿體系。過去,大腿是中國的倫理價值、絲綢、瓷器和茶葉。近代,大腿是中國廉價且權利難以得到保障的勞工。現在,大腿是中國13億的消費者。布希亞在1970年寫作《消費社會》提出,世界將會進入消費導向的社會,人們存在的最大價值,不是作為一個生產者,而是作為一個消費者。作為擁有13億消費者的中國,終於找到了久違的大腿,而開始環球秀美腿之旅。
而兩岸的流行文化交流關係,也難以脫離大腿體系的影響。我們處於一個媚俗和高雅並存的時代,媚俗是通行的遊戲規則,高雅則僅僅是其中的註腳。在媚俗的世界里,流行文化的複製使得其在外延上倍增,而最終構成了全面的商品化。這使得流行文化無可避免得進入了消費的邏輯,最後也就進入了大腿體系。
下面我們來看看兩岸的大腿體系是怎麼一回事。兩岸雖分居已久,但有著相同的文化淵源,而其中一點,便是中華的宗族體系。宗族有大宗和小宗之分,它們相對而存。在同一個譜系下,嫡長子稱為大宗,庶子稱為小宗。大宗和小宗雖然分家,但在道義上負有相互扶持的責任。假如以此來分析兩岸的關係,國民黨治下的台灣,按照宗法的道理來說,應為大宗;而共產黨治下的大陸,應為小宗。但這是過去的大小宗區分。現今這個時代,進入了我們所說的消費時代。大陸坐擁著13億的消費者,從消費力上說,應為大宗,相對而言台灣便成了小宗。
所以兩岸的大腿體系,和一般的大腿體系不一樣,它是一種宗法內部的大腿體系。依然從流行文化圈來探討。五月天是台灣的人氣歌手,但2012年他們在鳥巢開演唱會的時候,連開兩場還難以預定到票;李宗盛是台灣音樂界的教父,但同樣也是大陸多少八零后成長的見證人;林志炫在《我是歌手》中屈居第二名,卻有多少大陸的林粉們,爲了他而懷疑最終操作的不公平。一句話,大陸人從來沒有把台灣人當做外人。大陸不似台灣,基本上每一個大陸人都多多少少聽著關於“一個中國”的強調;大陸不似台灣,台灣在民主化之後重塑了兩岸的認同,但大陸的認同感,卻一直都是歷史的、民族的。但無論如何,在大陸的宗法體制內,或者說在大陸人們的潛意識中,兩岸關係是宗法內部的關係,是國家內部的關係。
但我不想談統獨問題。還是繼續把眼光投向大陸對台灣的美腿秀。流行文化,有其藝術性也有其商品性,藝術是無國界的,但作為商品的流行文化,卻不能不考慮到消費者的影響。而前面之所以把兩岸放在大宗小宗的關係來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兩岸使用著相同的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個文化得以流行,除了創意、包裝、內涵外,還必須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流通,因而也就必須本土化。這種語言的一致讓兩岸的文化交流擁有了合作的基礎,而不當外人的宗法體制,則使得深層的文化交流得以產生。
至於如何進行文化交流,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大抵不會超出這個框架:大陸坐擁著13億的消費力,同時也擁有著大量的資金,因此大陸更多是扮演平臺搭建者的角色。台灣擁有文化產業的早發優勢,同時在創意和人才培養方面也領先大陸良多,扮演著注入文化產業生命力的角色。而在兩者的互動和交流中,希望台灣的文藝工作者能夠在大陸搭建的平臺上有所表現,也希望大陸的文藝工作者能夠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文藝水平,最後希望中華文化能夠在兩岸的交流合作中走向世界。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王嘉俊/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專業本科生(大陸)
王嘉俊,中國廣東人。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專業本科生,曾赴台灣國立清華大學交換半年。
任北京大學博雅時間報刊主編。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