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913
2013
05
月號論壇主題
從「我是歌手」看華人流行文化的交盪與影響
《我是歌手》為誰歌唱
曹培鑫/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副教授(大陸)
對《我是歌手》的街談巷議,在陽光下抑或在虛擬空間裡,同樣熱烈。大家都說這是個好節目:沉寂經年的歌手一夜之間身價翻番;電視臺賺得盆滿缽滿;“自然自然,對觀眾來說,也是難得的視聽盛宴。”——說者的興奮如同觀禮了別人家的盛大婚事,結婚的雖然不是自己的兒子,可畢竟也算分到了宴席上的一餐。
電視節目為誰而做?那要看你在哪裡提問,提問的對象是誰。大陸的民眾對於“大眾傳媒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背後的糾結與堅定,常常不甚理解,亦缺乏關注。不過每每人們興奮甚至感動地奔相走告:“嘿,又有個好節目啦!”之時,都讓人覺得,我們從來不是大眾傳媒的主人:我們既不擁有它,也無權管理它。因此,它有一天竟然給我們播送了一個好節目,可真是令人感動!
《我是歌手》觀眾的處境當然並不絕對地悲觀。事實上,他們常常被“邀請”來參與完成歌手的演唱競技。美輪美奐的舞美燈光、現場交響樂團、來自大陸臺灣香港的大師級伴奏。這些是製作者對觀眾注意力的邀請——請你們坐在電視機前看完我們兩小時的精彩節目(雖然,歌手的演唱時間不到總時長的三分之一);辛曉琪白襯衣、牛仔褲、素顏卻動情地演唱《親愛的小孩》,紀念剛剛在長春被無辜殺死的嬰兒浩博。這是對觀眾同情心的邀請——請你們記得,娛樂也有社會關懷(最好,也順路投票給我);還有,甚至每期都有5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被邀請來到演唱會現場,觀看演出,甚至做了打分的評委。這是對觀眾參加表演的邀請——請你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唱老歌和懷念逝水流年,十二台攝像機正對準觀眾席,因此,你們也成了表演的一部分。
我們受邀請而來,期待完美的演出。可是完美的演出就如被等待的戈多,或者流水席上遲遲不現身的最後一道主菜。電視機並非聽音樂的好裝置,歌手的演唱經過電視轉播,音效打折,現場與我們似乎遠隔千山萬水,就連現場觀眾流下感動的淚水都顯得太不真實,令人懊惱。要聽那首我們最心儀的老歌,請先觀看十分鐘立白洗衣液廣告,一共七首歌,要等上足足兩小時才可以聽完。顯然,雖然我們都是觀眾,可是歌手似乎並非為我們而歌唱。歌手為誰而歌?恐怕憑藉《我是歌手》第一季播出,廣告收入超過三億人民幣的湖南衛視(又稱芒果台),心裡最清楚。
平衡而論,近年不斷出現的真人秀、海選類電視節目,似乎已大大增加大陸電視觀眾的話語權。為了吸引觀眾,各個傳媒機構都使盡渾身解數。就連臺灣的文化官員龍應台也在評論《我是歌手》臺灣熱播現象時說,雖然在文化創意上臺灣仍然身居優勢,不過大陸文化創意的發展值得警覺。她還自我安慰與解釋到:《我是歌手》的成功,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陸大眾傳媒的經濟實力跟硬體設施,在這些方面,臺灣媒體沒法比。
不過,創意為誰而生?經濟實力與硬體從何而來?解嚴後確立的私營為主體的臺灣大眾傳媒體制下的單個媒體,不能與大陸政府與政黨雙重管理與資助下的省級衛視比實力、比硬體。雙方文化創意服務的物件與目的也自然不可同日而語。龍應台的評價只是硬幣的一面,而另一面則是:就算經濟實力再強,硬體再好,大陸三十多家省級衛視都必須在每晚七點,同時轉播CCTV的《新聞聯播》節目(是的,芒果台也不例外)。一觀眾若是此時端坐電視機前,手拿遙控器,準備換台,其尷尬處境,不難想像。這也許就是大陸官辦媒體經濟實力的另一個面向。
一會兒是賺錢的利器,一會兒是宣傳的工具。只有在芒果台們忙碌角色轉換的間隙,我們才可以舒心地聽一場《歌手》的演唱。表面上,大眾傳媒的經營者對觀眾品味投其所好,大眾傳媒的管理者監管媒體亦是投鼠忌器,儘量放寬娛樂化的尺度,甚至鼓勵文化產業更加市場化的發展。可實際上,大眾傳媒服務的真正物件,不是我們。因此,所有宣稱為我們而歌唱的人,都同時在進行一場雙重意義的表演:歌唱本身是藝術性的表演;而“為觀眾而歌唱”則成了政治性與盈利目的的另一種表演。
《歌手》何時才會為我們歌唱?依目前的情勢,種種節目創新與製作改良都不是真正的答案。路徑錯誤,所有的努力就不會達到終點,頂多算是稍具審美與娛樂價值的表演。就正如《歌手》們的動情演唱。而在找到真正切實可行的路徑之前,我們不妨也抱著娛樂的態度看待這一次次的表演。好的表演,我們總不擔心有一天會弄假成真。

編者註:湖南衛視因為其logo是黃色,酷似芒果,故有此稱呼。同理,東方衛視在民間也被稱呼為番茄台。台灣亦有類似稱呼,如蘋果日報被稱為水果日報,壹週刊稱為數字週刊。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曹培鑫/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副教授(大陸)
現任: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副教授。
學歷:德國美因茨大學傳播學博士。
曾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任記者、編輯;德國之聲中文組、臺灣中央廣播電臺德文組自由撰稿人。2005-2006年在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訪學。中國攝影教育獎(2012),德國弗裡德里希瑙曼獎學金(2004-2007)獲得者。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