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8,638
2013
06
月號論壇主題
兩岸四地公民社會與社區發展的展望
中國夢的聯想
黃承富/社會評論者 (台灣)
 中國夢的定義有很多種,中國大陸的領導階層、各地方的一把手、廣大的普通老百姓都有各自的中國夢,當然,這個中國夢的定義不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因為他們與世界接軌的早,不列在習近平中國夢的範疇裡。而外國人一直不解的是大陸的中國人在想什麼?最近一期的經濟人學報雜誌的封面,是習近平穿著龍袍的照片,不用看內容,就能理解外國人是怎麼看習近平的,還是老問題:什麼是中國夢?
外國搞不懂中國人在想什麼?大概是中國大陸自1949年以來缺乏一套完整的制度、信仰,人制多於法制,於是,每一個新領導人上臺,就是一個問號出現。其實不止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在想什麼,中國人也不一定搞懂自己在想什麼,凡事一出現,大陸官方的最終解釋都是符合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我問過很多大陸的朋友,清不清楚什麼是符合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多數人似懂非懂,比較能想到的是維持穩定、中國人要富起來...。中國人貧窮太久了,渴望富裕的心情異於其他大國,試著想,如果鄧小平沒有在上世紀80年代推動改革開放,現在的中國大陸會是什麼一個樣子?中國夢應該是個均富、小康的社會,但現在的大陸是5%的人握有95%的財富,因此,習近平必須喊出中國夢,也要移開妨礙中國夢的大石頭,像是貪官污吏的問題。
中國的貪官污吏有多嚴重?別說外國人看不懂,臺灣、香港、澳門的人也是霧裡看花,或說是麻木了。最近四川雅安大地震,香港議會在討論要不要捐助的話題,支援不捐的議員提出的理由,就是大陸貪官污吏連地震災害的捐款都要貪,實在是忍無可忍。台商到大陸做生意,不怕沒能力,就怕過不了貪官污吏的關卡。總的來說,海峽兩岸四地的人群形成大陸新中國夢世代與臺灣、香港、澳門的民主公民社會在競逐。
兩岸四地的人在想什麼?可能各自有自己的中國夢,但臺灣、香港、澳門與大陸形成兩個明顯的區塊,特別是臺灣,會以國民自居,因為從住民、公民到國民的路線已很清楚,臺灣有領土、主權、軍隊,已構成一個國家的要件,這點與香港、澳門從殖民地回歸中國的過程不同,對於公民的定義也有差別。至於大陸的人,雖然在一個國家的大框架下,但受到戶口限制、中國護照在國際旅行免簽吃不開的局面下,有些大陸人會自嘲,他們是住民,不像公民或國民。
大陸的戶籍制度與鄉村城市化還在角力掙扎中,大陸人在中國夢的大框架下,還在追逐財富,北漂、南漂或離開自己的小家鄉往大城市靠攏,也有人在北京、上海...大城市打拼多年,還是入不了戶,也就是名實不符的外地人,這與臺灣的人入住一個城市6個月以上就自動成為公民的過程是截然不同,而香港、澳門的公民社會又是另一個模型,兩岸四地有三個不同的想法,目前來看,只能各自發展。整個大中華圈目前在區域和平的前提下,交流是唯一能拉近兩岸四地人民觀念的做法。
大陸人到香港、澳門自由行,爆發出雙邊人民意識形態上的衝突,這樣的衝突是有背景因素的,在華人的世界裡,總是先來的歧視後來的,上了車的人,唯恐後面的人擠上來,而破壞前面人的利益,而後來的人也沒有到羅馬就學學羅馬人樣子的精神,一副我就是老大的心態,在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裡,不能遷就、禮讓,是不可能會有和諧的。
公民社會的條件不是富裕而已,必須是富而好禮才行,大陸人與香港人、澳門人發生的意識上衝突,到臺灣也頻發衝突事件,都能看出大陸部分人富了,卻在公民教育上的落後。臺灣、香港、澳門所認同的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在大陸人的觀念裡不一定相容。文化大革命前,或許公民意識的認同比較靠近,但那時的大陸經濟落後,與臺灣、香港、澳門沒有交流的機會,現在的大陸開始富裕起來,卻喪失了中國人的好傳統。我想,磨合是必須的,只是這段磨合時間會比預想中的長,關鍵還是看大陸領導人的中國夢是什麼?若還是在財富的追求或分配上,可以預測,大陸人的公民社會離臺灣、香港、澳門的程度是遙不可及的。
一個社區的發展必須有良好的公民意識當前提,與財富無關,與觀念有關。良好的社區發展是不同的群眾必須異中求同,我在美國、加拿大待過10年,我很佩服他們對社區的概念,他們認為整個社區就是他們的家,有時大雪來臨,雪高擋住了去路,社區的人會很主動的出來鏟雪,不是為了他家的路,而是整個環境。這讓我想到中國人的意識裡,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老窠臼,問題說到點子上,一位城市的公民該怎麼認識環境於己的重要,我想,這是教育的問題,是民主教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與理想中的公民社會有段距離,對於社區發展的助益,還在聯想階段。大陸要脫離大富、大貧的畸形結構,走向小康的社會,也就是從均貧到均富,以中產階級為主流,才會是讓公民社會進步的一個開始。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承富/社會評論者 (台灣)
知名社會評論者,運動專欄作家
臺灣讀輔仁大學 日本東海大學。
現任:Fox體育台評論員,西尼爾運動管理公司技術顧問。
曾任:ESPN、TVIS評論員,運動專欄散見各國報章、雜誌。
過去25年,離開臺灣後,先後旅居日本、美國、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城。
文字作品:《兵臨北京城》、《筆感•球感》、《果嶺上的社交術,第19洞》、《東方超特級•郭泰源》、《奧運100年》、《洛基•林明佳》等20餘本。
影像作品:《日本人的聯想》、《背的聯想》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