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574
2013
07
月號論壇主題
考季,談兩岸四地考試文化
習歐會雲淡風輕,吳習會鏡花水月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 (台灣)
民進黨憂懼台海現狀改變
5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加州「陽光莊園」首度會晤;二戰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即在此會商諾曼第登陸事宜,1959年美蘇領導人也曾在此會晤,營造美蘇啟動和解的氛圍。 這次習、歐進行的非正式峰會,雖無禮砲,卻有茅台,氣氛輕鬆,互動良好,而且時間長,象徵中美兩國企盼藉由對話化解矛盾衝突的努力。
歐巴馬原本希望中國能在人權議題、朝鮮去核、網路駭客、貿易障礙、智慧產權及海域爭議等有所具體、善意的回應,但習近平除了茅台酒,並沒有帶來甚麼大禮,祇是重覆強調要建立兩國「新型關係」,這場峰會除北韓去核、氣候暖化及同意避免對立與不和諧外,可說是雲淡風輕。
返回北京沒幾天,習近平又首度以總書記身份於6月13日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第六度率團來訪的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並表示,希望中共和國民黨「都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重,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努力。」
吳伯雄則表示:「兩岸不要再炮火相向,民族內部的內耗是非常不幸的事,這五年兩岸關係的發展值得安慰;對得起子孫、對得起民族。」
吳伯雄率領的訪問團成員包括馬英九競選連任黨主席總幹事詹春柏、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嘉義市長黃敏惠以及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代表性與層級份量皆夠,深具特使團性質,且時間點又選在習歐峰會後、馬英九尋求國民黨主席連任前、端午節當天,以及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訪美期間,別具用心。
吳伯雄在會談後公開聲明提出七項主張,除了表示要持續反台獨、祖先無法選擇、加強民族認同,以及提出兩岸各自的法律與體制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架構來定位兩岸關係外,並涉及兩會協商的項目,包括兩岸換匯、文化與教育交流、互設辦事處等。 對此,民進黨發表聲明說,一中原則是中共併吞台灣的最高指導原則,對國民黨接受中共的一中原則出賣台灣主權;且吳伯雄未獲政府授權下以民間身份同中共進行商談,紊亂了國家體制與民主程序,該黨無法接受。
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李俊俋及姚文智也聯合召開記者會抨擊國共會談讓台灣陷入包括主權流失、改變台海現狀及危害台灣民主價值的三大危機。
服貿協議引發各界大反彈
曾任陸委會主委的台聯黨主席黃昆輝亦說,國民黨是共產黨的手下敗將,但完全沒有從失敗中記取教訓,中共談判在基本原則確立後,就會用各種手段、友誼、利益來統戰,讓對手祇能在對中共有利的基本原則下來談。
陸委會則聲明,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依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對兩岸的定位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
馬英九強調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做為吳習會談的基礎,主要是希望在吳習會前澄清中國對台疑慮,但外界咸認這讓兩岸關係進入了深水區;顯示中國方面正逼迫台灣進行政治談判。
蘇聯崩解後,後冷戰時期全球進入貿易自由化時代,經濟已超越傳統政治、外交與軍事,成為主宰各國政局及國力的最大動能;國共冷熱戰逾一甲子,死傷數以千萬,也造成無數家庭生離死別及虛耗雙方龐大國家、社會成本,兩岸政治和解,共同為經濟發展努力,既契合雙方利益,也符合國際潮流。
台海兩岸自1987年開放探親後,如今雙方每年航班3萬多架次,來往人數突破800萬,在陸台商7、80萬,投資與資產總值逾4千多億美元;無論是經濟、社會或文化等各種交流,對雙方皆開啟相當的作用,也帶來各自的實質利益,這種從你死我活的軍事、外交戰,剎那間轉為異常熱絡的和平交往,在歷史上幾乎絕無僅有,除了需要時空機遇,更有賴智慧與誠信的堆砌。
兩岸密切交流中,既有各自的矛盾,也有各自的優勢、各自獲益與雙邊互利,所以各種的交流、合作、談判與協商,建立制度化確有必要。
惟因雙方政治體制、國力結構、經濟條件、社會環境及文化內涵等依然有相當的差距,如果談判協議不能在對等、尊嚴、互惠及公開透明下進行,很容易讓內部矛盾擴大,甚至好事變壞事。
其次,談判既重氛圍,更講形式;2005年連胡會後,兩岸的氣氛一直融洽,即便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胡錦濤主導替馬輔選工作,也一改過去導彈威脅或公然叫囂方式干預,轉為柔性統戰,沒有傷及兩岸和平筋骨,讓ECFA談判得以順利完成。
這次《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前,兩岸的氣氛比ECFA簽訂前更和諧,但卻遭致台灣社會~包括藍綠陣營意外強大反彈,遺波盪漾,並折損吳習會光彩,可說始料未及。
經濟調整期最忌政治變數
台灣社會習慣以人論事,習近平係歷任中共領導人中,較為台灣熟悉者,習的夫人有親戚在台,本人也曾經到過台灣,台灣社會對習近平夫婦頗甚好感,服務業又係台灣最具優勢與成熟的產業,正當台商大舉西進,導致經濟空洞化之際,《服貿協議》理當廣受歡迎,結果事與願違,主要原因如下:
一).馬英九政治誠信受質疑:馬總統在選前選後之諸多重大政治承諾,無一兌現,因此其任何的保證,均已難獲人民信任,這係他最大的政治危機。
二).馬氏風格違反民主程序:民主國家,任何公共政策均需歷經公聽會、公證會,以及立法程序,特別是對外談判更需博採周咨,廣徵眾議,審慎評估,妥為配套;然智囊不足的馬英九卻一向獨斷專擅,這次《服貿協議》事前既未徵詢業界與部會意見,也未知會立法院,踢到鐵板實非意外。
三).談判官員威望經驗有限:20多年來,台灣歷經與美、中等多次經貿及政治談判,幾乎精銳盡出;這次《服貿協議》談判官員不是二軍、新手就是買辦身段,威望不足又立場盡失,無怪各界訾議。
四).ECFA利益未能雨露均霑:中共一再強調ECFA對台讓利,事實上不少口惠不實,即使獲利者亦多屬在陸台商,這些台商獲利後又繼續在大陸擴大投資,台灣社會完全感受不到ECFA之好處,對於《服貿協議》自然存疑。
五).政治談判綁架經濟議題:《服貿協議》究竟是利是弊,尚是未知數,國共雙方卻在簽署前不斷拋出「一中原則」、「一國兩區」、「互設辦事處」等高度敏感政治議題,既違背過去兩岸「擱置爭議、對等協商、務實合作、創造雙贏」共識,也令純經濟事務蒙上政治陰影,徒增外界疑慮。

依經濟理論或實務經驗,凡經濟高度成長20年以上,即會進入結構調整階段,中國由於採取的是集體菁英領導,改革開放初始的經濟環境又較一般國家原始,以致經濟高度發展的衝刺時期超越一般國家,但也還是逐漸進入結構調整階段,目前最需要的是在穩定中進行調整,最忌出現政治變數干擾。
習歐會從現實面來看,雙方雖未當下抓住建立持久、和平關係的機遇,暴露中美分歧遠大於合作的可能。 但就基本面而言,卻是好的開始,初步增進了雙方共同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避免矛盾惡化。
中美關係最大的鴻溝在於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兩國的分歧和不信任並非領導人一、二次會晤即能化解,仍有賴時間的磨合,而時間對雙方都不是問題,特別是習近平還有4~9年的掌政時間,現今各國元首沒人比他更具時間優勢。
兩岸關係攀峰高處不勝寒
習歐峰會前二天,歐巴馬在民主黨募款餐會上說,「中國的變化令人意想不到;這麼多人這麼快就擺脫貧窮,這是史無前例的」,但是「中國快速崛起卻令一部分美國人擔憂。」
美國的國力無人能夠撼動,何況與中國還隔個太平洋;倒是中國的快速崛起才令台灣擔憂。
鄧小平洋溢自信,也大權在握,但他瞭解內外矛盾,所以儘管思維傳統,卻也對台未有輕舉妄動;胡錦濤、溫家寶對台工作步步溫情、務實,力求避免碰撞,兩岸關係大幅進展,深獲內外肯定。
習近平個性溫和,穩健持重,不招忌樹敵,亦無劣行惡蹟,過去沉潛時期治才不甚彰顯,被中共各方視為不具威脅因而在矛盾中冒出頭;也或許因為如此,上台後即積極作為,企圖在內政外交及兩岸方面有所表現。
《服貿協議》基本方向正確,但兩岸為求急功而黑箱作業、密室協商,既顯草率,亦不符合台灣政治生態;尤其夾雜敏感政治議題導致外界疑慮,事倍功半,美意盡失。
近幾年來兩岸的良性互動,讓台灣社會從過去反中國轉為反中共,再逐漸轉為反併吞,敵意漸消;國際社會搞不懂「一國兩區」,也不在乎,但未經民主程序之「一個中國」政策,對台灣人民而言就是併吞,意味著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的喪失,對國際而言則是「現狀改變」。
兩岸關係的改善,在中國內部獲得的肯定遠甚於台灣,170多年來中國人民不曾有過當下如此的安定、富庶,如何確保中國長久的和平、富裕與宜居,乃是中國首要的課題,「統一台灣」是個變數,沒人樂見在西藏、新疆、香港問題糾纏下,再添加個更大的變數~民主台灣!
中國軍事的日益突出,讓中美、中日關係處於三國建交後最谷底狀態,但這也代表祇要有所正面進展,對中美、中日關係都是加分,祇會更好不會更壞。
兩岸關係這五年來不斷攀峰,卻也意味「高處不勝寒」,稍有閃失即會墜谷,前功盡棄;特別是經濟搞得一團遭,額頭又刻著斗大「統」字的馬英九,再好的兩岸政策都會被特別解讀,甚至讓台灣社會對施政不滿的怒緒,轉向兩岸政策宣洩。
唯一能幫馬英九去除額頭「統」字黔面及兩岸政策強力背書的,一是李登輝,一是陳水扁,馬英九卻不懂得善加利用,甚至讓蹲在大牢中的陳水扁成為人民仇恨的提款機,堂堂國家領導人,走到哪被嗆到哪。
台灣夢首在區域經濟整合
昔日沉潛低調的習近平,登上龍頭寶座後勵行節約、反腐,強調法治及司法公正,同時力倡「中國夢」,深獲大陸民眾好評,但在錯綜複雜的兩岸政策上,似顯操之過急。 歐巴馬不急於為美中關係的基礎重新定調,主要是他理解在國家體制與普世價值方面,「美國夢」與「中國夢」截然不同;「台灣夢」與「中國夢」亦然。
「台灣夢」在體制方面,就是維持現有之民主自由,以及參與國際活動,與中國一齊為國際和平及經濟發展共同努力,最具體、典型的就是兩岸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對大陸經濟發展即發揮相當功能。
習近平真要在兩岸政策立德立功,即應讓台灣在自由貿易簽訂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如與新加坡簽署經濟夥伴協定(ASTEP)、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定(ECA),以及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等有所突破,這些方面,政治定位皆不比WTO強,但對兩岸的經濟發展卻有共同的利益。
再如「東南亞國協」,台灣的適度參與既不構成對中國的威脅,反會讓日益遭左鄰右舍不安的中國,多份支持的力量。
在國家副主席任內,習近平曾建議黨中央,把深入推動兩岸文化的大交流,列為對台工作的重點,目前這方面已逐漸開花結果;如今,他自己就是黨中央,更應有自信地以前瞻性、開創性促成台灣在自由貿易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方面,再度寫下歷史新頁。
習近平說中國夢和美國夢有相通之處,對老美來說,美國夢就是一個房子兩輛車、孩子上大學等;對中國人而言,正如習近平所言,中國夢的具體實現,就是老百姓收入高一點、日子過得好一點等;台灣夢則多了個繼續保有民主自由。
美國夢不強調國家,完全突顯個人的努力和成就,但美國個人奮鬥的成功仍有賴美國國力及社會體制,美國夢從築夢到落實人生已走了200多年,中國才剛起步,台灣也沒多幾年,而且跌跌撞撞;兩岸人民無法選擇祖先,卻可以尊重子孫對未來的選擇;「中國夢」與「台灣夢」的實現,兩岸似乎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 (台灣)
台灣大學法學院商研所企經班結業(企業經理班~EMBA前身)。
曾任:21世紀出版社總編輯、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台灣電視台監察人、東森電視台董事、民眾日報發行人、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新新聞周刊社長兼總編輯。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