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5,754
2013
08
月號論壇主題
我在城市、鄉村的文化記憶與想像
臺灣在國富論與國窮論之間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從人類經濟發展論的現實經驗中,可以看到今天全世界國家社會的演進發展,主要可以大分為兩大路向:有的國家採取「國富論」(commonwealth)治國理念,以其僅有槓桿加值倍利,以競爭追求實現康和富裕而向上進步成長,即循走國家高貴化之道(value up),勤奮創新、高稅高價而增生強本,而戮力向高層次國家演進發展;有的國家則採取「國窮論」(commonwant)治國理念,自認資質窘迫、資源絀乏,而必須珍攝惜護,謹守維生,亦即循走國家貧嗇之道(value down),以對外保護主義、鎖國保土,對內儉約廉物、低稅低價,而冀能持盈固本。
兩百年來,其為採取前者理論價值的國家,在今天無一不是成為當今之世的先進社會或已開發國家,而其持守後者理論價值的國家,於今則仍然貧窮落後、困頓不前,動輒必須國際間的外來援助、救濟或讓利、輔導。
就區域經濟發展的大別言論,歐洲國家是全世界第一波邁向頂尖的「國富論」發展成長地區,多數國家都是循著「高價社會」的永續經營路線,以「高升價值」(trade up)策略手段,就其僅有,對外爭取或攫換資源,追求高稅高價、精緻珍物,讓社會象徵經濟(symbol economy)的產值,永遠高於實物經濟(real economy)產值,讓其智力能力的利得,永遠高於體力勞力的利得;既往所有採取「國富論」治國理念的國家,也無一不是使用「高價匯率政策」以對外發展經貿關係的國家,致其經濟社會,總是能夠用少少的金錢,買到多多貨品,能夠用少少物品東西,賣得多多的錢財貨幣,甚至用沒有東西(物品)的「物事(things)」賣得多多鈔票金錢,譬如用知識、文化、藝術、創意發明,甚至是教養與文明之類,比較象徵屬性的知識經濟、創意經濟之「虛物」(the virtual)的販售,而得以完全取代了或超越了傳統經濟社會所習慣認知之「實物」(the real)的販售。
這種類型的高價社會,當然可以永續營運其高國民福祉、高勞動條件、高所得高享受以及高政府稅收水準。
今天的後進國家,甚至相當多開發中國家,其實都因為是「國窮論」治國理念的囿限與拘束,過往一向循守的是「低價社會」「廉價社會」之經營路線,「壓低價格」(trade down)策略成為其最主要對內、對外謀取或兌換資源之手段,這類型國家的治國當政者,一直參悟不了象徵經濟的國家社會價值與利益,從來就是秉持「唯視體力勞力乃賺取金錢鈔票的根本」,對於智力能力,則不過視之為「高級的無價之物」,看知識不值錢,看專業能力高低,總是抵不上年資與體能付出的多寡,來得值錢,也就是說,「人頭乘以鐘頭」的所得,抵不上「個頭乘以鐘頭」的所得。

但是,在世界經濟社會的現實是,因為體力勞力的價值「頂多不過毛三到四」微利可得,所以整個社會的工時,就必須「起早睡晚」「勤奮加倍」,否則無法勉力維繫永續營運之所必須;在其對外政經關係上,也自然都傾向於必須採取「超級低成本導向的」「低廉匯率政策」,其結果,整個經濟社會就必須是要「以多多的鈔票才得以買回少少的貨品」,「以多多的貨品才賣得少少的鈔票」,甚至「沒有東西就根本賣不到錢」,其結果是,本國社會產業結構無力調整改變,高加值產業、高價值經濟都無法有所發展;而低稅低價政策的結果,祇有越發逼使國內經濟活動的「毛三到四」微利價值,以及「起早睡晚」的苦勞要求。
美洲經濟社會,基本上是追摹歐洲「國富論」發展策略的先期後進社會。北美國家是以科技創新及教育發展,頂代了歐洲的人文資產與厚實工藝,而得以進步成長;但在南美洲國家,則在完全沒有歐洲、北美的條件狀況下,竟全盤歐洲化經營,當然績效表現欠佳;則亞洲社會之能夠擺脫「國窮論」宿命者,也唯有以其歷史文化基礎作為發展機會突破的槓桿支點。
臺灣經濟社會的情況是,在過往65年時間,90年代以前的兩蔣時代,猶能有效追摹北美經濟社會作法,擬用產業科技創新與人力資本成長,來扭轉精進,躍升成為「國富論」國家社會;然則,可惜就在25年前的鎖國政策框束之下,自從1997年以來,又再度大逆轉而淪陷為「國窮論」營運國家,社會民粹之偏執,一意祇想翻版歐洲福利國家的國民福祉機制,卻無能步武歐洲國家普遍採行的高貴論策略方法;當「廉價社會」民粹手段絞緊了「高貴福祉」普羅機制需求,就自然演變成為今天臺灣經濟社會之悶了。
馬江政府想要扭轉當下劣勢乾坤,則其一是,必須優先打破「廉價社會」迷思,儘速轉軌到「高貴國家」政策,其二是,必須落實師法美國生產力經濟的「競爭力國家政策」,大力有效擴張政府財政支出,但須以集中用為促進整體國家社會,尤其是民間部門的研發創新,以及創意經濟能力為最主要重點,結合傳統製造業工藝能力的提升,使能真正落實,變成為更強大的國家造餅機制與國家競爭力機制,才有突圍解悶,讓整個國家社會向前向上再度振起、再創新經濟奇蹟的可能。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學者、教授(生於1949年,台灣花蓮人)
現任: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知名制度經濟學者,專注於公共政策、應用經濟與國際事務。美國聯邦政府韓福瑞獎金中華民國首位得主、美國聯邦智庫經濟評議會亞太經濟預測工作委員、中國傅爾布萊特學友會級美國馬利蘭大學在台校友會理事、蘇聯遠東基金會台灣地區秘書長、並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多所大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碩士、美國拉撤勒大學經濟管理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政策學人。
曾任:經濟部外銷服務團團長、環保署環境評估常任審查委員、勞委會職訓諮詢委員會,以及國科會、交通部、僑委會、外交部、國防部、全國工業總會等政府公、民營單位之公共事務之公共事務重要顧問及諮詢角色。
著作:《經濟知識學》、《商情預測》、《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現代服務謝行銷學》、《台灣企業原理》、《永續政策經濟學》、《讓市場真正市場化》等二十一種,並經常著文評論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