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501,008
2013
08
月號論壇主題
我在城市、鄉村的文化記憶與想像
“在此城”的城市真意
嚴飛/作家 (大陸)
 這個七月,我連續在南京、杭州和北京以“你的XX(城市名),誰的香港”為主題做了三場講座。講座的主題初看似乎是在談論香港,其實我更想從我所熟悉的香港出發,去探究在城市意識不斷覺醒的今天,何為城市生活的真意?我們“在此城”的經驗又在何處?
我一直有一種很深切的感覺,居於城市中的我們,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和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是脫節的。這種脫節的意思不是指物理空間上的離開都市,也不是指情感上和城市的一種疏離,而是指在行動層面,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沒有進入到愛護城市的行動場域中,通過實際的、一點一滴的行動去切實改變我們日常的生活軌跡,進而在量上積累到改變城市運行的邏輯軌跡。換句話說,作為城市人,絕大多數的我們,僅僅只是擁有熱愛城市的一份熱情,或者是留戀家園的一份親情,甚至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是在利用城市攫取資源、地位、利益,而唯獨缺少了“這是我的城市,我要參與它的規劃和決策”的決心和行動力在。如果沒有行動,我們又從何談起我們“在此城”;如果沒有行動,無論我們在言語上多麼讚美城市,“此城”依舊只是“他城”,不是“我城”。
從“他城”到“我城”,這一字的改換,中間卻有著巨大的鴻溝,但卻並非不可跨越。以香港為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香港都被人們稱作“浮城”,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本土學者呂大樂曾將此形容為“淺薄的本土意識”:在前途未明的殖民地歲月裡,人們不願作多於五年的投資,這個移民社會不過是人們的暫居之地,大難臨頭各自飛。到了回歸之前的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人對回歸更加感到恐懼和擔心,九七就是“大限”,香港就是一座《玻璃之城》(雖然張婉婷導演的這部電影的中心是講述黎明和舒淇的愛情故事):玻璃從外觀上看是繁榮和璀璨的世界,但是當颶風襲來的時候,卻很容易破碎,那些繁榮在一瞬間就會煙消雲散,再也無法復原。這反應出當時香港人普遍的焦慮、迷茫、不知前途的心態。在這樣的心態之下,香港人紛紛選擇移民,香港只是一座“他城”。
但是2006年底的一場社會運動,卻徹底改變了這座城市。那一個月,港府為了建設中環新海濱,決定拆掉有一百多年歷史、承載了無數人集體記憶的天星碼頭。保衛碼頭的年輕人於是手挽著手,用身體擋在推土機前面,他們雖然不停地被員警阻撓、不停地被抬走,不停地被驅趕,卻一直堅守在碼頭前,為香港的庶民歷史和公共空間而吶喊、流淚、流汗。他們的行動深刻喚醒了香港普通民眾對本土文化的珍視,對回歸城市空間的訴求。這之後,愈來愈多香港的年輕人深入到城市的角落裡,努力挖掘城市所賦予的身份意識、本土情懷,以對抗單極的地產主義和中環價值。從天星碼頭起,這之後的皇后碼頭保衛運動、反高鐵運動、反國教運動、佔領中環運動,我們看見香港人主動要求參與決策社會事物的決心,並樹立出自主和承擔的立場。這些在行動力度上點點滴滴的積累,不僅展示出香港民間社會強大的抗爭力量,也照射出現時一代香港人對本土社會發展的一種希冀:這是“我們的時間、我們的地方”,是“我城”。
當香港人開始對本土元素越來越珍視和重視,香港年輕的一代,無論是身處何領域,更願意投入到社會議題當中,並透過自己的專業領域去推動社會做出改變的時候,反觀我們內地,同樣年紀的一代青年人,卻顯得過於溫文爾雅,過於小心謹慎,紛紛退縮在房子、票子、車子的現實洪流之中,只渴求城市中一份穩定的、體制化的生活。這個社會上有很多議題,但人們都已經習慣按部就班地去做一些事情,而不去關注社會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些議題跟我有直接的關係嗎?如果沒有直接的關係,為什麼我需要(主動或者被動地)參與其間,投入力量?喪鐘響起,又非為我而鳴。
他們只有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比如炎熱的寢室裡不安裝空調時,才會選擇以對抗的姿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而所謂的對抗,充其量也只是通過從高樓摔熱水瓶以作為向校方宣洩不滿的途徑。但是當牽涉到更加宏大的社會議題時,內地這一代年輕人是集體缺位和失聲的,對於想改變社會的決心和力度,都被狹隘的經濟至上主義和犬儒主義所掩蓋。他們在行動領域缺乏擔當,缺乏對於社會以及自身的反思。換句話說,他們專注於自身的利益得失,更加功利,對政治冷感,對行動漠視。
我無意在此去深入剖析為什麼在今天,內地年輕人愈發喪失改變社會的意願,成為行動的矮子?那將會是另一篇很長的論述,對於政治體制的反思,對於內地教育制度的批評會躍然於紙上。我們的政治框架接納不了新青年們抗爭的行動空間,我們的社會容不下過於野心龐大的教育目標,我們的城市擴張強調高速和排斥一切,以至於人人都被捲入到“發展”的大口號之中。整個社會所追逐的,是現實主義的行為邏輯。理想和改變呢?那只是格格不入的遙遠的詞彙,只能從緬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記憶深處去找回點滴的殘影。
我很憂心,內地這一代人在歷史的進程中會不會失位。當他們喊出“我要爭空調”的時候,要知道,香港同時代的年輕人們正站立在街頭,迸發出“我要爭普選”的“我城”最強音。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嚴飛/作家 (大陸)
嚴飛,先後求學於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現為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訪問研究員,著有《還君明珠香港鎖談》、《門檻上的香港》、《我要的香港》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