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756,749
2013
09
月號論壇主題
省視台灣大兵洪仲丘之死
習李戰略 讓中國傳奇經濟向下大轉彎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2013年第二季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從上一季的7.7%再度放緩到7.5%,第一季GDP年率也從7.8%降到了7.6%。儘管說,最新資料顯示,2013年7月份對外貿易已經有所反轉,暫短呈現企穩回升態勢,而且除了日本外,與美國、歐盟和東協等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情勢,也都維持了正向成長,同時在產業經濟部門,全國規模以上產業增加值的實際年成長率,也比較上一月份略為提高,增進幅度高達9.7%。但是,整體國家經濟的大放緩趨勢,卻直讓各方咸表不樂觀。
經濟高成長世代的必然終結
法國《費加羅報》新近評論就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出現了13年來最低成長情勢,根本不令人意外。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甚至於早在此前就公開打預防針式地預告,2013年的中國GDP成長幅度可能會超不過7%,表示在即將到來的幾季,中國經濟發展態勢,還會出現更大頹降情況。樓繼偉部長的暗示,不啻宣告,中國經濟將不可能實現3月份全國人大所制定的成長7.5%之官方政策目標,甚至連6.5%的成長率,究竟能不能夠達成,也將成為重大問題。
中國已然是21世紀全球出口大國,深受歐債危機持續延燒,以及美國財政經濟風險的衝擊,以致國家競爭力下降,外銷減退,都是必然的,即使在此同時,國內工資水準獲致調高,農民工所得也比2012年增加達10.5%,但是,當下外貿盈餘劇減14%的現實,卻已直讓中國海關總署不得不要公開承認,對外貿易情勢的確遭遇到了「嚴重的挑戰」。
當前宏觀調控政策目標下限 是「保就業」
2013年中國全年成長率目標是7.5%,但自開年以來,整體經濟發展已經出現連續兩個季的顯然回落狀況,第二季GDP年成長率更已降至7.5%,使得施政目標是否能夠達成,一時引為各方爭議。
市場普遍認為,習李體制新領導層正在力推「調結構」,對於經濟放緩的容忍度,早已有所提高,當此之際,整體經濟發展的放緩減降,應該還不致於會因此而引為習李決策恐慌;最近,國務院李克強總理所提出,要加強運用宏觀調控,使中國「經濟運行可以保持在合理區間」,其戰略政策的下限是,穩成長保就業,而其上限則是,防範通貨膨脹。
事實上,針對不同發展時段的情境,中國政府行政部門對於宏觀調控的操作,所適用的上下限,長期以來,一直是可以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的。
以習李體制掌政的當下情境狀況看,中國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下限,很清楚的就是集中聚焦於「保就業」一項,這和美國Fed聯儲會的現行政策目標,其實是相一致的。以當前中國勞動力價格仍然穩中有升,也還沒有看到大量失業人口的出現,GDP成長率至少也都還一直維持在7%以上的基本態勢看,應該可以預期得到,在2013年,中國經濟的宏觀情境,應該還不至於會出現觸及7%國家政策底線的窘況。
前瞻性願景作為方式 值得期待
國際經濟戰略專家分析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成長率的減降放緩,應該是國家經濟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一種必然結果;從整體經濟變動曲線看,目前中國所面對的變動幅度,其實都還停留在可以掌握的調控範圍內;從長期趨勢看,習李體制掌政以來,客觀情勢上所顯現出的經濟成長率減緩,以及主觀情勢上積極採行提高國家經濟體質政策的作為,基本上都還相當有利於中國經濟社會的長期健康發展。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取得穩定快速成長,造就「中國崛起」傳奇,主要關鍵因素正在於,中國現行政治體制的高度穩定性,歷年來中國領導人階層都能夠堅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並且取得成功,因此,現在的習李體制新領導人團隊,所積極著力於加速轉型調適國家經濟發展方式,以及變革優化國家產業經濟結構,都是一種具有高度前瞻性的願景作為方式,也應該同樣值得期待。
固然,今天有一些學者堅定認為,目前中國所面臨的經濟成長驟降放緩大危機,不啻與日本在80年代末所面對的,在歷經三十年長期快速成長後,遽然陷入「失落二十年」的持續低迷情勢,儼然如出一轍,這也就意謂,中國也會步武日本後塵,即將出現「失落十年」(lost decades)現象。然則,從本質與經濟社會體質看,到底中國經濟社會狀況與日本當年態勢,並不相同:中國具備了過去日本經濟所沒有的是,更加堅實的經濟成長動能,包括,舉世無匹的龐大內需市場、相對國際間更為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中央政府主體性穩定鞏固,而且有足夠能力去更為高效用力落實的宏觀調控手段等,這些都與日本當年情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追求品質的成長」取代「追求數量的成長」
今天,中國經濟成長率的放緩減降,的確與全世界經濟的總體形勢轉變,著有極其直接關係;當然也與中國內部本身,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步下降,以及對能源原材料需求的逐級增加等因素,更加直接有關。在習李體制新政的國家發展戰略上,未來中國的經濟可持續成長,將更加積極強調「追求品質的成長」,而非一如既往數十年歷屆主政團隊之一味強調「追求數量的成長」。

因為最近外部經濟貿易大環境的改變,國際機構的研判推測認為,面對未來,中國經濟的長期成長動力,應當會大幅度轉向於倚賴「來自國內市場的拉動」,而不再像過去一樣,幾乎絕大部分完全依存於「國際市場貿易的拉動」;當然,這一國家經濟戰略的重大轉變,勢將因此促動中國之不得不,要加速經濟結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是則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主政當局之究竟應該如何推展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使之能夠有效適應這一結構性調整轉換過程的急遽變化,確實是當今習李體制決策階層的一大挑戰。
幾個重要的「調結構」改革政策
習李體制政府當局正在積極展開,以加快中國政經改革調結構的步伐;其中,尤其有幾個近期採行的重要政策,對於外資企業,特別是在中國大陸長期投資營運的臺商企業而言,都著具重要意義。
第一是,新型城鎮化政策的需求推升效應:中國政府政策上強調,要藉以積極釋放有效需求,推動國民消費升級,保持合理投資成長,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第二是,外貿政策的廣化與均衡化發展:習李體制政府所強調的是,要穩定對外貿易,完善政策和服務,拓寬出口管道,積極擴大進口,有效應對與歐洲、北美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能夠更大量前往境外直接投資(FDI)。同時,中央行政當局還將繼續取消,以及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深化推動「財稅金融體制改革」,促進資源性產品和環境價格改革,落實綜合配套改革。
第三是,激勵民間企業活力的新機遇:習李體制政府正在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及微型企業等之政策扶持與服務之力度,進一步「輕費減負」,拓寬企業融資管道,用以激發民間企業活力;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資訊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推動新興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
第四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之外溢效應:習李體制政府正在加快改革調結構步伐,近期已採行暫免徵收部分小微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政策;研究確立如何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的措施;同時也在部署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用以加快中國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
第五是,淘汰落後產能的新挑戰。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在7月底公佈了2013年首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名單,涉及銅冶煉和氧化鋁等多個行業,顯示中國政府正在進一步落實產能過剩難題的化解行動。
這些政策措施,既能給予包括臺商在內的所有外資企業廠商,帶動極大新商機,也同時帶來莫大新挑戰。
中國經濟穩定轉型的世界經濟正向效應
自改革開放到中國崛起的三十年間,越為晚近越為趨於顯著的情勢發展是,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和轉型,對於世界經濟局勢變化,將越來越發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從出口大國到進口大國、從世界級的重要外資目的地到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國,「中國因素」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的積極參與者,更將成為國際經濟規則的重要制定者。
在個體經濟層次看,中國產業經濟結構調整的新願景,將具體產生世界性影響:最近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放緩減降情勢發展,極可能嚴重影響部分原材料出口國家,甚至包括其他主要金磚國家的經濟持續擴張,然則,在另一方面,中國產業經濟轉型,以及內需市場的增生結果,將很快促使中國經濟社會變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由此引申帶動國家資本部門和消費部門的加速成長,勢將特別是有利於促進中國產業科技創新的高科技產品的產銷發展和設備需求,而擴大對於工業原材料及機具設備的進口效應。
中國傳奇經濟轉大彎的最樂觀願景
在總體經濟層次看,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也顯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方式的轉變,將對全世界經濟產生明顯的溢出影響:預計在未來數年之間,習李體制推動中國政經變革的正向效應,將有助於增進全球經濟總量之成長達1.5%。
這是「中國傳奇經濟」即將轉了個大彎,可能要走下坡路之際,國際間對於習李體制「經濟再平衡」戰略決策,順向進展將會為中國國民福祉乃至世界經濟振作復甦,可能帶來好消息的一種最樂觀的推斷。
全世界莫不期待,這一願景能夠落實成真。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學者、教授(生於1949年,台灣花蓮人)
現任: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知名制度經濟學者,專注於公共政策、應用經濟與國際事務。美國聯邦政府韓福瑞獎金中華民國首位得主、美國聯邦智庫經濟評議會亞太經濟預測工作委員、中國傅爾布萊特學友會級美國馬利蘭大學在台校友會理事、蘇聯遠東基金會台灣地區秘書長、並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多所大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碩士、美國拉撤勒大學經濟管理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政策學人。
曾任:經濟部外銷服務團團長、環保署環境評估常任審查委員、勞委會職訓諮詢委員會,以及國科會、交通部、僑委會、外交部、國防部、全國工業總會等政府公、民營單位之公共事務之公共事務重要顧問及諮詢角色。
著作:《經濟知識學》、《商情預測》、《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現代服務謝行銷學》、《台灣企業原理》、《永續政策經濟學》、《讓市場真正市場化》等二十一種,並經常著文評論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