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5,898
2013
08
月號論壇主題
我在城市、鄉村的文化記憶與想像
從書展看到香港風景
陳奕廷/媒體工作者(台灣)
從2012年7月第一次到香港這一年來,我已經去了香港五次,未來的頻率還會更高。對我而言,香港就像是一扇門,它打開了另外一個豐富的且連結多方的世界,同樣串聯起來自己原本的世界。自己都感覺過去這一年來的變化是非常的巨大。
香港像一本書一樣的在我的眼前展開,香港書展就是這本書的楔子,引起我對書中的興趣,開始領略香港的風景。 書展本身是一個商業與文化融合的活動,雖然有些文化人認為香港書展的商業文化太重,文化味道太少,這些出自於文化者評論是可以理解的。但身為一個外來者,香港書展的商業與文化氣息的交錯,正是香港真實面貌的一景。她既不是所謂的文化沙漠,更在商業生氣勃勃的外貿下,充滿了精采與厚實的歷史跟文化。
對於一個台灣人而言,香港書展打開最重要的一個連結在於香港書展與華人文化界的連結。香港書展每年參觀人數將近百萬人,裡面所進駐的出版社與書籍,遍佈香港、台灣、中國大陸、澳門與星馬。
這讓我猛然發現,我所熟悉的華文文化世界,頓時間打開了好多面向。當你翻開一本書,你就開始進入一個歷史脈絡與一代、一地人的世界。閱讀讓我們靜下來,不再高談闊論,嘗試透過每一本書,去理解同為華文世界不同的故事,最後也許會隱隱約約的發現歷史的連結與斷裂,那是對一個喜愛閱讀歷史與文化的人,最快樂的事情之一。
香港書展每年所邀請的華人世界的作家演講,更是精采萬分。去年的年度作家也斯(現已不幸過世),在台灣我們幾乎沒有機會可以當面接觸與聆聽演講,香港書展的作家演講中,就提供了這樣的機會,相信對於華人世界的作家來說,也是難得的機會。
去年,我在香港書展聽到中國大陸的資中勻與章詒和,今年看到李莊、王安憶,也看到了著名的陳冠中等等。從它們的演講當中,除了去體會一個不同卻隱隱連結自身的文化講演之外,更重要的它們還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情緒。他們的演講如果轉化為圖形,拼湊起來,就是一個現代的華人世界的政治、社會、文化的面貌。

這讓我展開了興趣,過去一年來,我透過書展的機會,讓我可以邀請許多香港的作家、文化評論者,陸續在《兩岸公評網》分想香港的故事與他們看待重要事情的見解,也讓許多台灣與大陸的讀者認識了香港,認識了文化的香港。
香港也這在這兩年來,隨著地產霸權的擴張、普選議題、民生議題的凸顯,導致香港內部與中國大陸之間有許多的摩擦。如果我們想要嘗試著理解這樣子的摩擦背後的原因,透過現代的媒體新聞,恐怕僅能失於表面。
而每一位參與書展的朋友,就可以透過認識不同書籍、作家,與參加名家講座的時候,讓自己嘗試的用一更深刻脈絡去理解現在發生的問題,以及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學習到不同的理解方式。
這對我來說是非常迷人的。
因此,透過這樣的一個開端,再過去一年也展開了寫作香港的計畫,希望藉由不斷的聆聽與感受過後,將香港的故事,分享給台灣更多人,而彼此之間能產生怎樣的連結與效應,這則不是自己所能預料的。
這就像是香港書展本身的意義,絕對不僅止於每年到來的人數數字,或者參與的出版廠商而已。當你看到,書展開幕門打開的那一剎那,看到長長排隊的人龍,迫不急待的進入會場,尤其你看到了年輕人,以及許多來自中國大陸渴望透過香港書展認識世界的人,他們臉上的期待的表情,誰知道香港書展會帶給他們怎樣巨大卻不可知的影響與變化。
從閱讀認識一個地方,那是最美好不過的。香港是一個現代化先進的商業城市,同時也是保留中華文化最美好的地方之一,在新與舊、東與西的交錯下,我們從閱讀走入這個城市,無論是吃美食或者看街上風景,都會更有滋味。 香港書展的位置就再灣仔維多利亞港旁邊,走進會場可以看到壯觀、典型的香港形象,在這樣充滿商業香港形象與氣息的會場,展開了一場豐富、目不瑕己的文化饗宴,也許就是認識香港最好的機會。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陳奕廷/媒體工作者(台灣)
現任:兩岸公評網主編
曾任職於網路與平面媒體。
學歷:
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