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2,126
2013
11
月號論壇主題
從和平論壇看兩岸政治對話發展
和平論壇:兩岸政治對話的新起點?
王欽/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組博士生(大陸)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在上海落幕,在兩岸著重在經貿領域大開放、大交流的背景下,這一場帶有濃厚官方背景、以政治議題為主的論壇,其對兩岸關係的開創性意義不言而喻。這是因為在兩岸交流的過程中,許多政治上的糾紛不斷顯現,並給兩岸關係的持續發展帶來障礙和隱患。對此,前任國台辦主任王毅就曾指出,“兩岸之間存在多年的政治上的敏感問題已經受到兩岸各界民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當然,他也注意到“碰觸和解决這些問題也有一個先易後難和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他提出“先通過民間渠道,由兩岸的智庫和有識之士就此進行探討,以便爲今後適當時機解决這些問題逐步創造條件”。
而這正是此次兩岸和平論壇當初預設所要達到的目標,而論壇上所著重的探討的主題,包括兩岸政治關係、兩岸涉外事務、兩岸安全互信、兩岸和平架構都是兩岸官方目前尚無足夠條件觸碰的重大議題,智庫、學者通過這次論壇充分表達交換各自意見,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有助於上述議題在行穩致遠的道路上逐漸解決。
不過,在此之前兩岸通過二軌管道進行政治對話的嘗試已有多年,兩岸關係領域的主要智庫和學者都互訪頻繁,為何還要再另闢這樣一個大型論壇?這就牽涉到新一屆大陸領導層的對台政策新佈局。針對新時期大陸對台政策的發展方向和最新動態,最可以作為參考信息來源的場域應是今年初舉行的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以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平潭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的演講。針對兩岸政治問題,在此次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上俞正聲定調,要在未來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在此基礎上,承擔具體執行功能的國台辦對之做了進一步的論述,在平潭會議上,張志軍強調,針對兩岸政治議題“由兩岸民間開始對話,是一條可行途徑”,進一步地,他指出“由兩岸智庫共同召開和平論壇進行研討,也是一個很好的倡議”。對此,他還特別提到去年召開的“台北會談”,當時有近兩百名專家學者首次圍繞認同、互信的主題展開研討,張評價其“為從民間開始兩岸政治對話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顯示大陸官方對這一活動以及類似嘗試的正面態度,因此張志軍提出要“鼓勵兩岸學術機構和有識之士就解決兩岸間的這些問題展開對話,包括適時舉辦兩岸和平論壇”,並“為將來進行政治商談逐步創造條件”。
 這段談話透漏的信息如今已經在首屆和平論壇上得以實現,那就是大陸希望建構新的兩岸對話平臺,而這一平臺將會以學者為主,就政治問題展開對話和溝通。事實上,大陸方面絕不僅是從單一視角來看待這一論壇,而是從更為系統性的角度來對待。自從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以來,國共兩黨逐漸建立起正式的溝通平臺,而隨著2008年國民黨的重返執政,兩岸在更廣的範圍內建立起了交流管道,使得兩岸的互動不僅愈趨頻繁,而且越來越制度化、常態化。除了海基會和海協會每年定期的溝通協商之外,還有如下幾個定期的兩岸交流平臺,即每年4月舉辦的博鼇論壇,用於最高層或其代表交換意見、建立聯繫;每年6月在廈門舉行的海峽論壇,主要作為台灣基層民眾及社團組織與大陸建立聯繫的管道;每年9月在南京舉行的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顧名思義是兩岸企業之間交流溝通的平臺;此外還有每年在各地輪流舉辦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即國共論壇,作為國共兩黨溝通互動的場合,並幫助企業和民間團體建立聯繫。此外在簽訂ECFA之後,兩岸之間還建立了經濟合作委員會及其工作小組,其功能在於通報重要經貿信息、統籌規劃和協調推動產業合作等。
可以看到,新的和平論壇是在以上溝通管道的基礎上、在智庫學者領域所建構的新平臺,從而使大陸得以建構全方位、立體式的兩岸互動體系,從經濟、文化和學術等領域加強兩岸的溝通交往,並逐步向政治領域的對話趨近,從而彌補過去“只經不政”的缺陷,為兩岸最終展開政治對話做準備。和之前的幾個平臺一樣,和平論壇也需要廣納台灣相關領域的不同組織參與其中,又因為和平論壇所帶有的政治對話預備會性質,其要邀約的對象除了國民黨的智庫外,自然也不會排除民進黨的智庫。從此次和平論壇的協辦單位也可以看出,綠營的新台灣國策智庫也參與其中,顯示大陸方面希望吸收不同政黨聲音的企圖心。
大陸方面針對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思路在於在非政治的各領域全面推進,而在政治領域先從民間對話開始,尋找可行的解決之道,而儘量避免直接對話所帶來的政治敏感性,這當然是一個比較務實的策略。但這種策略的實現與否也取決於台灣方面是否會予以配合。此次論壇,不僅民進黨的官方智庫沒有參加,連民進黨黨務系統之外的維新基金會、小英基金會也皆未參與,說明大陸方面要跟民進黨加強溝通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國民黨的智庫也因為黨內高層的壓力沒有積極參加,更展現國民共三黨互動關係中錯綜複雜的一面,其檯面下的風雲詭譎,讓這一論壇的成果轉化為具體政策變得更為困難。更有甚者,在內政問題上已經焦頭爛額的馬政府,現在也看不出來有足夠的心力對中國大陸拋出的建議作出建設性的回應。顯然,兩岸要在政治對話上取得真正的突破,還需要做更多細緻的工作,和平論壇只能是起步,之後還需要兩岸關係中的國、民、共三方取得更大的互信,才能使其真正具備實質意義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王欽/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組博士生(大陸)
(一)教育經歷
2011.09-至今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組博士班
2008.09-2011.01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法學碩士學位(政治學理論專業)
2004.09-2008.07 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管理學學士學位(行政管理專業)
(二)學術經歷
(1)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 參與完成福州大學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第五期課題《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並擔任課題組負責人,完成課題論文《發展循環經濟的政府引導機制研究》。
(2)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 參與完成福州大學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第六期課題《知識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並擔任課題組負責人,完成課題論文《知識型政府的構建模式研究》。
(3)2009年7月 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暑期實踐團赴河南省鄧州市掛職鍛煉,並擔任鎮長助理。
(4)2009年11月 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參訪團赴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和臺北大學參觀交流。
(5)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 擔任臺灣“美麗島電子報”專欄作家,主要從事大陸問題和兩岸關系研究(網址是
http://www.my-formosa.com/?FID=141&category=135)
(6)2010年5月 民政部課題“全國貧困大地圖調查”福建項目組負責人。
(7)2010年7月 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暑期實踐團赴遼寧省本溪市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研本溪市公安局維護社會穩定的經驗。
(三)主要研究領域
兩岸關係、民主化、社會福利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