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6,602
2013
12
月號論壇主題
綜觀中共三中全會
綜觀三中全會
汪莉絹/資深媒體人 (台灣)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十一月九日至十二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除了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發揮將決定性作用外,還部署十五大領域和六十條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環保、文化、軍隊等各領域。作為習李未來七年的執政目標與全方位改革藍圖,其改革範圍之廣泛,力度之空前,被視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最具雄心的改革計劃,也是一次戰略性的變革。
根據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的十五項領域的改革,也稱為「全面深化改革六十條」,其內容分別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
此次三中全會上,最受關注的是焦點則是中共當局打算成立兩大機構,即國家安委員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新設兩機構擴權、集權、鞏權
相較於經濟自由和社會改革的大刀闊斧,習近平的政治改革就顯得保守與局限,而他透過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兩個新機構,進行擴權、集權與鞏權,使他成為鄧小平之後中共權力最大的領導人,並被視為解構中共十八大形成的高層權力佈局的開端。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以應付「國內外的雙重壓力」。但其新設置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其位階和組成等具體內容,迄今仍未明確。根據現有消息,其方向應是一橫跨黨政軍的「安全小內閣」,位階高於其他領導小組,囊括外交、國防、公安等涉及國家安全的部門,即時快速地處理對外、對內安全威脅。
至於「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定位,根據三中全會的決定,該小組將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即統領未來七年大陸的改革路線圖與推進。大陸改革已經過卅五年,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因此,成立一個具權威性的機構,才能為有效推動全面深化改革。
上述兩個新機構一是收攏各種涉及國家安全之權力,一是主導經濟決策權,兩者都將具超越當前大陸各部會的位階。目前,傳出習近平能親自擔任這兩機構的「一把手」,如此一來,習手中權力將超越其前任胡錦濤與江澤民,成為繼毛鄧之後,中共權力最大的領導人,進而其中共第五代接班人的領導核心地位。
習近平對經濟改革一再強調,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相較之下,面對政治體制改革,習近平選擇卻步不前,甚至一再強調「不走封閉僵化的,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即不同於西方式民主。
「習近平看來確實打算要調整經濟結構,但重大政治改革依然是不可能,他政治上要加強中央的集權。」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智囊鮑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上述看法。鮑彤認為,習近平是「毛澤東的風格走鄧小平的路線」,即「在經濟問題,他要求的自由,超過了鄧小平。但是在政治上他要求的集權,比鄧小平講得更明確」。
雖然習也強調要「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等,但這些都僅僅是企圖透過中國共產黨自身的整頓與改革,以鞏固政權和強化對社會的統治權威,而非走上民主政治的改革。
經濟改革仍是重點
三中全會的全方位深化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是重中之重,如何正確劃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是影響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大陸改革開放卅多年來,衍生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或難題,在改革紅利逐漸消失後,啟動新一輪改革也越來越急迫。近年來,大陸政府干預過多、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現象日益嚴重,因此,大陸總理李克強上臺後提出的「李克強經濟學」,就強調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此次三中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發揮決定性作用,即希望透過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自由化,釋放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以帶動中國大陸經濟的再次飛躍。
國有企業是大陸歷次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此次也不例外。首先,確立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國有經濟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被替代,也不能被削弱,在此原則基礎上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包括政企分開,使國有企業轉變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同時引進民間資本參股,使國有企業股權結構朝多元化發展,即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與此同時,還將逐步打破國有企業壟斷,強調公平競爭環境的建立以及清除市場壁壘的重要性,為民營企業提供發展和生存空間。另外,在加快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的同時,也鼓勵大陸企業走出去並放寬限制與門檻,同時也對外資進入大陸市場予更大的開放空間。
金融財稅改革部分,主要為擴大金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即引導民間資本助推銀行業改造。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放寬民間資本在處置城商行風險和高風險信用社中的持股比例;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適當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資本比例。
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和利率市場化部分,並未如外界所猜測提出時間表或更多闡述,僅重彈老調。另外,決定還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等。
在財稅改革部分,外界較關於的為房產稅和消費稅的推出,可能會影響房地產市場和購買名牌奢侈品。但大陸各地政府則較關於中央與地方稅制的改革,因其涉及財政分配大餅。決定指出,要將「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此意味著目前中央和地方事權財權分配不均的現狀,可能會轉變成中央上收部分事權,在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結合稅制改革,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啟動新土改
土地資本化和農村土地流轉是此次三中全會新土地改革政策的主要看點。要改破現有的城鄉二元化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不能不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的問題。如果這輪改革中間在城鄉發展過程中間如果不能把農民從低收入的陷阱中間解放出來,改革是不成功的,不管從收入公平分配的角度還是未來經濟增長要城鎮化,通過城鎮化要把農民變成市民,要讓他們的消費成為推動經濟內需的主要動力的。
根據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農地入市做出規劃,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這些指標性意見,明確地指出大陸農村新土地改革的方向,對未來大陸農村改革、城市化進程以及房地產市場發展,都有影響。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增長將要依仗城市化的推動,城市化背後是工業化,此次農村新土地改革的意圖在於打破這樣城鄉二元化的僵局,讓土地變現與活化,讓農民進入城市。
廢除勞教制度,鬆綁一胎化
中共三中全會「決定」涉及大陸民眾生活的改革相當廣泛,包括:廢除勞教制度,放開「單獨二胎」,放開小城市落戶限制。但大城市落戶仍嚴格;高考將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多元入學,水電交通等資源價格改革,農村土地市場化,房地產稅,漸進式延遲退休,醫療改革,鼓勵社會創業、取消就業歧視等。其中,廢除勞教制度和放開「單獨二胎」最受外界關注和討論。
近年來,大陸勞動力出現短缺、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嚴重,不僅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不利經濟發展。由此,中共順應大陸民間社會呼聲,放開「單獨二胎」政策,但何時執行,則視各地政府依實際情況進行法令修訂的進度。所謂「單獨二胎」的定義是,夫妻雙方只要有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育第二胎,「雙獨二胎」則是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方可以生第二胎。
廢除勞動教養制度,則是此次三中全會最被關注的人權話題,也是大陸社會一致持肯定態度的一項改革。中共的勞動教養制度實施長達半世紀,根據勞教制度,員警機關可不經過法院審理和檢察院覆核,由公安局或派出所直接將人送進勞教所,進行一年至四年的勞教。
勞動教養制度是中國大陸獨有的特殊制度,因其違反憲法且長期被員警機關嚴重濫用,其侵犯人權的問題,早為大陸民眾所詬病和批評。因此,此次廢除勞教制度的政策,受到大陸民眾歡迎。在廢除勞教制度後,一些大陸地方政府已著手將勞教所改為監獄,繼續行駛收押犯人職能。
戶籍制度也是中國大陸獨有、將人區別對待的歧視性制度,也是大陸民眾希望加速改革的領域。大陸的戶籍制度將城鄉民眾劃分為二元體系,區分為農業和城鎮人口,並與民眾的升學,教育,醫療掛鉤,造成社會上許多不公平和歧視,並限制民眾遷徒與流動的自由。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的落戶限制,對大中城市區別對待,並不完全放開。其改革步伐不大,距離民眾要求的鄉鄉平等和遷徙自由仍有段距離。
軍隊改革走精兵之路
關於軍隊改革的部分,則體現中共當局為因應當前國際形勢變化、國家安全戰略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軍事衝突,力圖透過軍隊改革,迅速建立一支可戰、能戰、善戰的精兵部隊。
長久以來,共軍的軍兵種比例和結構十分不合理,共軍有四大軍種:陸軍、空軍、海軍和二砲部隊,部隊規模達二百卅萬,為世界首位。其中,陸軍規模一百廿五萬,海軍約廿四萬,空軍為四十萬左右。設有四總部和七大軍區,以地域區分的大軍區制和軍兵種之間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無法符合當前高科技戰爭的聯合作戰需求以及快速機動的反應能力。
軍隊編制改革重點為改革和摒棄陳舊過時的體制編制,調整不符合現代戰爭軍兵種,諸如裁減陸軍部隊數量,逐步減少並轉型非戰鬥人員,調整改善軍兵種比例,擴大海空軍及第二砲兵部隊絕對數量,做到減員增效,精兵簡政。隨著中國大陸周邊出現的諸多軍事挑戰,例如東海局勢,以及「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新軍事戰略,發展強大的海空軍及第二砲兵部隊就顯得至關重。另外,在網路盛行時代,也將致力於發展符合未來戰爭需求的「網軍」、「天軍」等部隊。
此外,還要強兵,即強化各個軍兵種聯合作作戰指揮體系建設。據大陸軍事專家宋忠平的解析,共軍未來將打造一聯合指揮控制各個軍兵種的戰區級聯合作戰司令部,改革以往的軍區體制,整合各軍區陸軍、空軍和三大海軍艦隊等軍兵種力量,打破「各自為戰的地域和組織藩籬」,讓軍隊真正形成聯合作戰能力並最終具備一體化作戰能力。
盱衡中共提出的各項改革措施,無論是軍隊、社會民生、經濟、政治等領域的改革,其背後的終極目標都是打造一個富強中國,使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在世界舞臺上能成為名符其實的強國。縱觀其改革內容或措施,則大多是維持現有制度的改良式變革,而非真正的根本性變革,諸如廢除勞教制度放開「單獨二胎」、打破國有企業壟斷、建立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等,都是大陸社會要求已久,改革的措施僅是對這些呼聲的回應與緩解社會衝突。雖然,此次改革在市場經濟和社會領域有不少開放或鬆綁的作為,但究其根本,其改革目的是強化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基礎和權威,而非大陸民眾希求的享有公民權利,民主自由司法獨立等深層結構或制度的改變。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汪莉絹/資深媒體人 (台灣)
汪莉絹,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畢業,今年取得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學位。從事兩岸和大陸新聞採訪工作二十年,長期駐點北京,三度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