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284
2014
01&02
月號論壇主題
看見台灣,大陸、港、澳學生的眼睛
不要讓熱情台灣成為濫情台灣
韓俊賢/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班(香港)
 近期香港電視新聞節目,把「移民台灣」作為專輯主題,一個又一個希望以台灣作為他夢想舞台的香港人故事,展現在我及其他電視觀眾眼前的時候,作為一個生活在台灣已經七年的香港人,我眼中的台灣,也許是經歷過風霜雪雨,「夢想」猶在,但這個是不是「舞台」,也許定論已經不在一樣。
其實大家對台灣充滿夢想,是因為這塊土地的可塑性很高,每個人的想像都可以加諸在片土地上,成為大家心中的寶島。這種夢想能夠發酵,是因為台灣長久而來,都不會對很多事情畫地為牢,先預設框框,所以在這個地方能會無限可能,所以很多人卻想像台灣是一個適合夢想家的樂土。
這種有形的框框不存在,並不代表無形的框框可以不在。其實,在我過去七年在這塊土地的生活,一些習慣、規矩,其實像是幽靈一般的罩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身邊的同學、友好,他們努力考試,上了研究所,這是一股「考上研究所才有安穩生活」的幽靈而導致的,但誰說唸研究所是為了好生活,而不是研哲理、利人群?不過這也彰顯了,台灣人為求生活的一面,這種「老實」,其實也是一道好的風景,這裡的人其實很可愛。
人情味開始不對味?
所以嘗言道,台灣最漂亮的風景是人,在我眼中這毫無疑問是肯定的,不過台灣的山河大地其實也十分漂亮,再加上「之一」,或者更為合適。台灣的人情味,是濃厚的,無論走在城市鄉村,台灣的社會其實並不冷漠,無論計程車司機、小店店員、甚至在等公車時,這些生命裡的過客,也有可能攀談一番,朋友彼此互相幫忙,當中不一定有利益算計,這種純樸而實在的感覺,雖然在香港也偶而有之,但在台灣的「悠長旅途」中,窩心的經歷是俯拾皆是。
但是,這兩年,台灣的人情味開始有點走味。單純人與人間之接觸,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更,但是一些廣泛的基本價值:例如民間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投入與熱情,似乎已經消退,甚至無感,過去的台灣其實不避忌彼此之間投入社會的關懷,十分熱情充沛,無論參與弱勢服務、社會運動,甚至政治議題,算計的不是個人得失,而是公眾利益。過往同學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在寒風之下瑟縮街角,卻仍堅持賣飯糰為求生計的老人,會想盡辦法甚至通報政府,想的是為了這個長者之後有較好的生活,現在我周遭同學的做法,卻是向這位長者買一個飯糰,然後拍照上傳,為的就是「更多的讚」。
直到現在不少香港人的心目中,台灣是一個政治狂熱的地方,無論過去立法院議場的打與吵,還是各式各樣的示威抗議,都讓人印象深刻。但過去幾年以來,人們對公共議題的熱情不再,也是台灣開始冷漠的一大指標,「過了台大醫院站,其實感受不到這個城市在示威」。我剛到台灣的那一年,倒扁潮剛落幕、馬英九不久之後上台,當時的台灣確實「很政治」,選舉真的像一場全民運動,沒有一個人,儘管你不投票(或沒有投票權),也避不過你身邊的政治大戲,但在這四、五年過去以後,縱然偶有社會運動,但看著身邊的人,縱有挺身支持但也熱情不再,這比起「行善求讚」的風氣,更讓人沮喪。
熱情過度的反效果
因為在大學時修習政治相關的科系,得以透過實習課,曾經在立法院與市議會也有一段時間的工作經驗,在這段期間更深刻體會到,台灣是一個重視「人」的地方。無論是立法委員或市議員,他們都很珍惜跟選民接觸的機會,撇開走紅白帖不說,民眾的輕微投訴,他們也可能會親自傾聽、勘察、處理,作為一個希望以政治作為志業的人而言,我在這段期間裡也想像過,台灣也許就是我實現夢想的舞台,不過,隨著時光的流逝,看的更深刻,這種想法也漸漸消失。
在實習期間的一個下午,研究室裡的電視新聞,正播放著因為豪雨特報之下,有民眾在溪邊垂釣被洪水沖走的新聞,當下我正想著,為何警報之下,卻仍然有人冒險釣魚?經過思緒整理後,赫然發現,其實台灣的氣象警報制度,因為跟民眾的日常生活其實不具有重大關係:舉例說,在豪雨之後,其實「放假」是取決在地方政府的取態,而不是警報的發出,我當下寫了一份建議書,參考了外地的氣象警報制度,讓惡劣天氣與避難掛勾,也許是我的建議粗糙,或者「老闆」只視之為一份作業,獲得讚許「想法不錯」過後,這也只是建議而已,我縱使之後有聽過類似的提案,但也是只聞樓梯響。
人情,是這裡最珍貴的資產
一個社會重視「人本」,所以熱情,但社會只著重「制度」,以致冷漠,不過這兩者如能互為通用,才能平衡。我成長的香港,或者是後者,所以表面上彼此之間如有一道牆,在台灣的熱情,但過份的被濫用,也可能成為放縱,甚至淪為「人治社會」。在年中發生的洪仲丘案,其所引起的激盪,某程度上正是人們開始對制度的重視,也一度讓彼此之間不再冷漠,追求真正的社會公義,但激昂的白衫軍過後,這份對制度公義的熱情,若果能持續下去,我相信台灣可以更健康。
真的,台灣人很可愛,也很熱情,讓這塊土地加分,所以這個地方能夠成就不少人的夢想。這個地方不應該變得冷漠,因為這是台灣比一切都重要的支柱,也是不可或缺的競爭力;但是這裡也不應該變得濫情,當熱情一再被濫用,這所致的正正結果,就是冷漠。我相信,這塊土地,也許不是我的舞台,但仍然是很多人的夢想舞台,台灣加油,希望我所看見那充滿人情味的台灣,繼續努力!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韓俊賢/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班(香港)
韓俊賢,香港人,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於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要研究方向為選舉制度、政黨體系和地方政治,亦致力促進臺港交流,自2012年起出任臺灣大學學生會外務部創部部長,推動臺大學生自治組織國際化。而早年也曾在香港參與政治與社會運動。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