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9,232
2014
01&02
月號論壇主題
看見台灣,大陸、港、澳學生的眼睛
凍結台獨黨綱邁向執政與兩岸和解
童振源/國立政治大學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台灣)
這是一個關鍵時刻,民進黨即將在1月9日舉行中國事務委員會。如果民進黨能通過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的建議,凍結台獨黨綱,民進黨將有機會凝聚台灣共識、推進民共互動與互信,邁向2016年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及踏出兩岸和解的第一步。
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在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提出,民進黨必須提出有利於執政、有利於民共互動、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立場。柯建銘建議,民進黨應該凍結台獨黨綱,才能推進民共互動與互信,掃除民進黨邁向執政與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障礙。非常佩服柯總召的勇氣與格局,針對民進黨邁向執政與施政的困境提出真知灼見,而不是從派系利益或黨內選舉的角度出發。
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國號為中華民國,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這是台灣朝野與民意的共識,也就是「台灣共識」,也是兩岸和平穩定現狀。台獨黨綱卻讓大家誤認民進黨執政後要制定新憲法與建立台灣共和國,造成虛假的統獨爭議與台灣內耗。凍結台獨黨綱將讓朝野政黨團結在「台灣共識」的基礎上應對兩岸關係,聯合捍衛台灣的國家利益。
除了凝聚台灣共識與避免台灣內耗之外,台獨黨綱已經不符合台灣的主權現狀、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民進黨執政也沒有意願與能力推動台獨黨綱,即使民進黨成功推動法理台獨,也難有顯著效益。反過來說,台獨黨綱存在將會妨礙民進黨贏得政權、持續成為兩岸衝突焦點。
首先,台獨黨綱已不符合當前情勢。1991年台獨黨綱通過時,台灣尚未民主化,所以民進黨主張,經過公民投票,制定新憲法、建立台灣共和國。然而,歷經民主化後,台灣朝野與人民的共識是: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當前要建立台灣共和國的正當性與必要性都非常低。
第二,台獨黨綱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台獨黨綱讓大家誤認民進黨執政後要制定新憲法與建立台灣共和國,導致破壞兩岸和平現狀的疑慮。所以,陳前總統在2000年就職時便向國際社會保證,他在任內「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蘇貞昌主席也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建設國家,不是搞台獨。如果民進黨再度執政,可能又得向國際社會保證不會推動法理台獨。
第三,不僅沒有意願,民進黨也沒有能力推動法理台獨。陳前總統公開說,「法理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台灣只有不到10%的民意支持儘快獨立,85%左右的民意支持維持台灣的現狀。而且,國會要修憲至少要四分之三以上的國會席次支持,但是目前民進黨僅有三分之一的席次,離制定新憲法與修改新國號的實力還相當遙遠。
第四,就算民進黨有意願、也有能力推動制定新憲與建立台灣共和國,,台灣便能齊身國際社會之林?與美國及日本建交?就能參與聯合國?更改國號或建立台灣共和國仍無法解決台灣主權的爭議與達成國際參與的效果,甚至將引發中國的武力反制與國際強權的抵制。事實上,台獨黨綱早已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僅僅滿足部分深綠人士對於台灣新國號的想像與國際困境的不滿情緒。
第五,台獨黨綱是妨礙民進黨贏得執政權的關鍵因素。根據筆者在2012年2月上旬參與的民調結果顯示,兩岸關係因素讓5.7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特別是兩岸經濟因素讓4.2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此外,2.8%的選民投票給蔡英文,但是他們卻擔心蔡英文當選會影響台灣的經濟。更何況,民進黨需要贏得60%的民意才能鞏固執政。
民進黨在「2012大選檢討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因素是2012大選敗選的三大因素之一。因此該報告建議,民進黨「應該更具體展開[民進黨與中國]雙向的交流,擺脫反中、鎖國等錯誤的刻板印象」。蔡英文主席更指出,「要處理中國問題不是坐在家裡想要怎麼處理,要處理中國問題必需要了解中國,要了解中國必需要在互動中去瞭解、、、、。」然而,台獨黨綱便是民共互動與互信的重要障礙。
有些民進黨人表示,2012年蔡英文主席輸給馬英九總統六個百分點,所以民進黨只要努力改善組織與其他政策主張,來回只要3個百分點便可以逆轉選舉勝負。而且,當前馬總統的支持度極度低迷,所以民進黨不需要調整兩岸政策,便有機會贏得總統大選。沒有錯,這確實可能發生,但是民進黨離過半數還差4.4個百分點,不是3個百分點。
然而,即使民進黨以些微的差距贏得總統選舉,恐怕仍難以取得立法院的多數,又會陷入少數執政的困境,持續上演朝野對抗、內耗台灣國力。面對當前國際經濟激烈競爭,台灣的經濟困境將持續惡化。若再加上大陸的抵制,恐怕又會重蹈2008年前民進黨執政的覆轍,無法展開施政與落實政績。因此,民進黨要思考的不是以些微差距贏得總統大選,更應該要贏得立法院過半席次以上,才能有效推動國家建設;這樣的廣泛民意基礎恐怕要達到60%以上。
也有些民進黨人說,大陸不會對民進黨有正面回應,或者大陸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之間選擇,一定會偏好國民黨,民進黨調整兩岸立場難以改善兩岸互動與互信。沒有錯,大陸非常可能如此。但是,民進黨是為了台灣利益與兩岸和平發展而調整,必須展現與大陸周旋的談判能力,才能獲得台灣人民的信任。以前,國共是血海深仇,如今,都可以把酒言歡;民共有何深仇可言,何以大陸一定偏好國民黨?

況且,大陸國台辦已經對柯建銘的建議立即正面回應。即便大陸不可能放棄國民黨老朋友,至少比較不會強力抵制新朋友民進黨候選人當選總統,國際社會也會展現對民進黨比較親善的態度。如果民進黨人當選總統,兩岸持續穩定互動也比較可能。而且,隨著台灣民主深化,大陸希望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發展,不希望台灣政黨輪替執政造成兩岸關係發展的風險。大陸勢必會逐步調整在老朋友與新朋友之間的平衡政策。
有些民進黨人認為,台獨黨綱是台灣或民進黨與大陸周旋的籌碼,所以不應該輕易放棄這項籌碼。如果是籌碼,何以民進黨在1999年要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降低台獨黨綱對總統選舉的負面影響?何以陳總統一執政便要提出「四不一沒有」,自己放棄兩岸談判籌碼?台獨黨綱是兩岸關係不穩定、甚至衝突的來源,這是民進黨邁向執政與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包袱,不是籌碼。
國民黨為了勝選,可以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公開放棄統一目標,大陸都願意接受國民黨的立場,表示大陸不是鐵板一塊。當然,國民黨的目的便是要贏得執政權。民進黨的支持者應該思考,民進黨沒有執政,不僅沒有施展民進黨政策的機會,更需要接受國民黨執政時的政策主張與兩岸互動的現實。這導致民進黨支持者只能天天抱怨國民黨政府,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充滿焦慮與無力感。
隨著兩岸經濟交流的擴大與深化,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民希望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與交流,但不是要放棄台灣的主權與價值。與其堅持台獨黨綱,民進黨的支持者不如思考如何調整立場,既能堅守台灣主體性與價值,又能贏得選舉、落實政策主張,這樣才是更務實、更聰明的作法。民進黨必須在選舉前展現能力,讓人民相信民進黨可以捍衛台灣的主體性與價值,也能穩定與發展兩岸關係。
民進黨即將於1月9日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過去九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的總結報告。建議民進黨能以台灣國家利益為念,掃除邁向執政障礙,凝聚台灣內部共識,建構兩岸和平發展的穩定架構。茲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供民進黨朋友參考:
1. 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因應台灣民主化的情勢變遷,台獨黨綱的歷史任務已經結束,民進黨應該凍結台獨黨綱作為政策指導原則,全面推動台灣的國家建設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蘇貞昌主席在去年五月底也對外公開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立場是「台灣前途決議文」,而不是「台獨黨綱」。因此,調整「台獨黨綱」不是調整民進黨的立場與價值,而是消除民共政治誤解,以便促進民進黨與大陸的全面交往。在捍衛台灣事實主權獨立與台灣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的基礎上,民進黨應推動在全代會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落實「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符合台灣主流民意與朝野共識的台灣共識內涵。民進黨應強調台灣是一個事實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不再將推動更改中華民國國號或建立台灣共和國作為民進黨的政黨目標,藉此建立民共全面性交往的政治基礎。
2. 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要建立與強化朝野的兩岸政策共識與政治互信,朝野必須建構制度性的互動機制。在2004年初,陳水扁前總統也曾建議在總統府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為了執政準備與強化台灣人民的信任,民進黨應該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和發會),建構朝野互動與互信的平台,有助於凝聚台灣國內共識及加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和發會應該透過立法方式在總統府成立,組成方式應該包括政府代表、政黨代表、企業與勞工、及社會賢達。讓朝野互動更具有法律保障的基礎及政治的互信。和發會可以研擬「兩岸和平發展綱領」,作為兩岸關係互動與發展的台灣內部基本共識,藉此終止國內的統獨爭議及強化台灣在兩岸談判的籌碼。
3. 推動「憲法各表」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兩岸共識。「憲法各表」是指:兩岸存在兩部憲法、對彼此的憲法領土主張有重疊,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是管轄境內與境外的特殊關係,但是兩岸不是國內關係,而且對等分治與互不隸屬。這樣的兩岸政治定位既符合兩岸的現狀,具有台灣民意的支持,也是台灣憲法的規範,更是兩岸穩定互動的制度化基礎。
為了有助於民進黨捍衛台灣人民的利益,為了有助於大陸正確瞭解台灣的民意,為了有助於民進黨重回執政,為了有助於民進黨執政後繼續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為了建構穩定的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為了根本性解決兩岸的主權與政治衝突,民進黨必須思考如何建立與中國共產黨互動的機制與平台,逐步建立民共互信與互諒,開展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紀元。凍結台獨黨綱將是民進黨邁向執政與兩岸和解的第一步。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童振源/國立政治大學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台灣)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國際事務碩士與博士。
曾任: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8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秀年輕學者獎。
主要學術專長為國際政治經濟、中國經濟發展、臺、美、中三邊關係及預測市場等領域。著有《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2003)、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China’s Leverage and Taiwan’s Vulnerability(2008)、與《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2009)等專書,編著《人民幣匯率:經濟與戰略分析》(2004),《胡錦濤時代的挑戰》(2002)書中專章、《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2002)書中專章、《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2004)書中專章、及《 China as the World Factory 》(2006)書中專章。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