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期數
瀏覽人數
8,690,349
設為首頁
帳號
密碼
登入
2014
年
05
月號論壇主題
從太陽花學運看國、民兩黨的改革走向
期數選單
民進黨黨主席選舉與黨務改革
顧忠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台灣)
回上一頁
自從今年
318
太陽花學運開始,台灣的政治生態起了重大變化,一波波的「社會力」衝擊,使得執政黨和在野黨都顯得因應不及、左支右絀、毫無招架能力。
學運的訴求,因為立法院長王金平拋出了「不先立法就不主持服貿審查的朝野協商」承諾,和平落幕,但是接下來的反核抗爭,看起來方興未艾,加上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的禁食行動尚未結束,社會躁動似有延伸趨勢。
而對現有政黨最大的挑戰,則是民眾包圍立法院,不准包括民進黨立委在內的所有委員外出,這個舉動反映了朝野政黨的信任度普遍低落,「人民作主」的旗幟高高飄揚,台灣的民主進入到了另一個階段。
或許正是體會到時局的混沌使得政治領袖徬徨不安,蘇貞昌及謝長廷兩位民進黨大老紛紛宣佈放棄競選黨主席,只有蔡英文願意重新扛起責任,應該會篤定當選下任黨主席。
蔡英文回任已成定局,但民進黨面對的社會變遷形勢已和
2008
年大不相同,雖然蔡英文當時算是臨危受命,也成功地挽救了民進黨低迷的士氣,甚至能夠在
2012
年的總統選舉中,嚴重威脅到馬英九的連任之路。只不過,蔡英文本人在政策立場和用人格局方面,不再可能毫無包袱,因此這次重作馮婦,出現了不少並不看好的質疑聲浪。
確實,太陽花學運掀起了「世代交替」的風潮,朝野政黨都必須化解蜂湧而至的龐大壓力,號稱「小英」的黨主席,如何帶領民進黨走向重回執政之路,第一步絕對是刻不容緩地進行黨務改革。於此同時,現任主席蘇貞昌在卸任前,已經廣泛徵求黨務改革的各界建言,這個動作是否會壓縮新任黨主席的揮灑空間,也很值得密切觀察。
大體而言,民進黨經過執政的洗禮,不再是早期高舉理想的「使命型政黨」,一般民眾亦已解除魔咒,不再投射過多的期待,乃至轉而更嚴厲批判所有政黨政治的慣例。舉例來說,立法院中的朝野協商制度,過去常用來進行抬面下的交易,修正「會計法」對於顏清標的特別費及國科會補助款一併除罪,便是最明顯的案例,沒想到在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及輿論撻伐下,行政院不得不提出覆議,以致功虧一簣。未來的朝野協商能否繼續黑箱作業?看來必須改弦更張了。
換言之,蔡英文接任黨主席後,不只要積極處理政黨內部的積弊,如人頭黨員、派系利益分贓…等等,還得痛下決心,展現「新政治」的企圖,對於政黨的公共政策立場以及國會問政模式,都應該破除既定思維,予外界耳目一新的觀感。這不能只靠宣示民進黨會強化與公民社會的聯繫,以為便可「收編」民間團體,真正的改革來自徹底自我批判,了解民意究竟在哪裡,並以完全的誠意和虛心,重新尋回政黨的靈魂,才能夠逐漸挽回人民的信任,具體實現政黨「凝聚集體政治意志」的功能。
相對於執政黨一再犯下違逆民意的錯誤,在野黨再不振作,實在是辜負了民主政治賦予政黨的重責大任,台灣的前途不能沒有成熟的政治力量來匯集、轉化、引領,政治人物請洗心革面、好好加油!
End
回主題論壇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顧忠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台灣)
顧忠華,1956年生,專長為社會學理論、公民社會及非營利組織研究,也長期參與社會倡議活動。關心的領域頗為廣泛,包括教育改革、終身學習、社區大學、社區營造、以及民主政治等,主要的理念是推展知識啟蒙及公民自治,期盼透過倡議與行動,社會成員能集體建構出一個自由與公義的社會。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87年)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社會學碩士(1984年) 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學士(1978年)
經歷:
政治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2012年退休)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2007-2011)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2006-2012)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1999-2005)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2004-2005) 澄社社長(2002-2003)
轉寄好友
Forward
送出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
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