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6,070
2014
05
月號論壇主題
從太陽花學運看國、民兩黨的改革走向
蔡英文的十字架vs.馬英九的風火輪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台灣)
 公民團體若整合失敗,民進黨將腹背受敵
高潮迭起的「318太陽花學運」引發台灣50萬群眾上街示威,除了讓「兩岸服貿協議」重回議事程序、民主意識再深化,也衝擊國、民兩黨的政治生態。
首先是蘇貞昌與謝長廷宣布退出,讓原訂525日進行之民進黨主席改選,蔡英文篤定回鍋接任。
學生佔領國會落幕後,緊接著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反核絕食,又掀起另波國政危機的抗議,逼使眾叛親離的馬政府被迫宣佈核四「一號機安檢封存,二號機停工」。
繼而進一步將國民黨六位副主席「三上三下」,以回應各界世代交替之呼籲。
重掌黨機器,可謂是蔡英文再度邁向2016總統大位的第一哩路,雖然黨內山頭已趨式微,國民黨也諸侯並起,但這些年民怨深厚,社運群起之際,卻讓進退失據的民進黨瀕臨邊緣化;以致蔡英文回鍋黨主席面對的挑戰,遠甚2008年謝長廷總統敗選後她接下黨中央爛攤的處境,蔡這次再接黨魁背負的十字架,可說既大且重。
尤其即將到來之年底「七合一大選」,考驗她與在野勢力的整合能力,選舉的勝負,既關係到2016立委與總統大選的佈局,也牽動她未來政治生涯之續滅。
6年來馬英九政績拙劣,鬥爭性卻無比亢奮,除了不斷照護軍公教,對於廣大民意與民生則全然漠視,以致民怨沸騰,烽火時起;然而民進黨一方面國會居於弱勢,無力可回天,另方面則屈服於掌控情治、司法之馬英九的淫威,不敢在諸多爭議政策與社會衝突中放手一搏,終致在幾起反對抗爭中喪失主導性。
這方面的問題,蔡英文相當清楚,所以才會表示,民進黨的下一步就是公民路線。
問題是,民進黨在被弱勢化、邊緣化的過程中,風起雲湧的眾多新興反對勢力,非但各立山頭,甚且還吸納不少被民進黨疏離的親綠人士,以及近些年被幾起示威抗爭激出的反對新秀,在資源有限下,短期間民進黨要整合不易;最典型的就是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怪醫柯文哲。
此外,部分公民團體意圖另組政黨的可能性亦持續盤旋;這方面蔡英文瞭然於胸,所以她主張在法律的設計上,應有小黨存在的空間,雖然這不一定對民進黨有利,但對台灣社會是好的。
說歸說,面對國民黨中央與地方執政優勢,加上黨產奧援、省籍情結、社團與地方派系,以及小選區制,民進黨要突破銅牆鐵壁已甚困難,新興公民團體再來搶食小餅,既雪上加霜、腹背受敵,更可能玉石俱焚。
看不到太陽,烽火四起中社運團體成主力
尤其,馬英九中央執政的無能、跋扈,表面上地方諸侯崛起,但在危機中反讓諸侯串聯,意味著「諸侯反馬」,但諸侯的選舉樁腳與粉絲未必就會倒向民進黨。
後學運引發的衝擊,對國、民兩黨其實都是兩面刃;因而謝長廷拋出「黨是會議」想法後,蘇貞昌也提出「因應三月學運台灣再民主化,民進黨如何因應」提案,擬從兩岸、憲政改革及黨務改革三方面進行討論,這勢必掀起另波的黨內論戰。
其實蔡英文早在學運前,從一月起就陸續對黨的發展提出綱領式方案,惟因當時情勢尚未驚天動地,以致未獲黨內討論。
在憲改部分,民進黨將成立憲改工作小組,針對修憲、罷免、倒閣及公投門檻提出檢討方案,另外還將針對選舉制度、修憲時程策略等研擬對策;然以馬英九個性及現今國民黨國會優勢,憲改政改可能性都不大。
至於黨改部分,則將從黨的價值、政策、人才甄補、 公民社會連結等部分著手,初步是找出這波新公民運動,為何民進黨進退維谷,甚至角色尷尬。
資源有限固是主因,但觀諸資源更有限的台聯黨,在一些衝突議題的努力與表現,即比民進黨更積極。這些年,部分輿論在批判國民黨時,總愛各打五十大板同時將民進黨一起陪葬,大部分並非事實,卻不見民進黨提出有力數據或證據強加反駁;最終就是「兩黨都一樣爛」之思維在民間根深柢固。
再者,近幾年跳出來反馬、反國民黨人士不計其數,但民進黨從未將這些人士歸納、建檔、接觸、篩選吸收。另外的致命傷是國共頻密杯觥交錯中,民進黨除了陷於路線之爭找不出定著點外,同時亦忽視了與美國的接觸、交流、溝通,以致關鍵時刻國民黨一下藥,民進黨即不時被美國狠踹一腳。
不懂得在美、中二大勢力取得平衡點或恐怖平衡的結果,不是難獲信任、接納、支持,就是被孤立於美、中勢力之外。
外界總認為民進黨的弱化肇因於「兩個太陽」、「三個太陽」…真相是這幾年閉關自守的民進黨「根本沒有太陽」!
如何與公民團體、學運世代、美中週旋,以及獲取信任支持~至少不敵對,可說是蔡英文與民進黨未來最大的功課。
年底大選後,國民黨各地諸侯將擁兵自重
學運後輿論的最大話題皆聚焦於世代交替;其實這是個誤區。
敢衝敢拼、思路前衛係年輕世代的特色,但人脈廣泛、成敗歷練豐富,則是年長世代的優勢;前些年網路泡沫化最主要即是經營階層過度同質性。
就以蔣經國及李登輝時代來說,內閣平均年齡皆比扁、馬時代高,政績則都比扁、馬傑出;再如馬英九48歲當選台北市長,政績既不理想,政治思維也沒比李登輝民主;像王郁琦係陸委會史上最年輕主委,卻也是最不突出及最不受中共敬重的對手。
顯然,年齡不是關鍵所在,重點在於專業、手腕、創新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選舉時在形象塑造及魅力方面,年輕化是較佔優勢。
因而,無論政黨或內閣,傑出之老、中、青三代的組合,乃是最理想團隊,至於怎樣的組合才符合黃金比例,這就看領導者的政治智慧。
318學運後馬英九要求黨內提出黨務改革方案,同時安排郝龍斌、朱立倫、胡志強三位直轄市長,接替林豐正、詹春柏、蔣孝嚴3位現任副主席。然而郝龍斌任期到今年底,胡志強年底能否連任尚在未定之天,朱立倫則到底尋求連任或直攻總統大位仍意向未明,這三人一旦喪失「地方諸侯」影響力時,也跟著失去了參與決策的著力點。
尤其馬英九大動作更換3位副主席,表面上是廣納意見、擴大決策圈,以及「世代交替、權力交棒」,彷彿在為黨為已跛腳的自己裝上三個「風火輪」,企圖力挽狂瀾。
但以馬的個性,或許「權力我一把抓,責任大家分擔」的成份居多,尤其馬的任期只剩二年,七合一大選後,國民黨內部新板塊底定,輸的想翻本、找生路,贏的則野心勃勃,更想開疆闢土成為大諸侯,個個擁兵自重下,屆時更加速馬的跛腳;所以如何操控這三個「天子腳下的風火輪」,並以恐怖平衡、權力分享,或兼而有之駕馭,則是馬英九殘餘任期內最大的挑戰。
背著沉重十字架開始向二年後總統之路跨出第一哩路的蔡英文,與裝著三個未知風火輪正日益朝最後一哩路結束的馬總統,會碰撞出怎樣的結果,又會將台灣帶向如何的局面?除了當事者的智慧,就看廣大民意的走向了!。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台灣)
台灣大學法學院商研所企經班結業(企業經理班~EMBA前身)。
曾任:21世紀出版社總編輯、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台灣電視台監察人、東森電視台董事、民眾日報發行人、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新新聞周刊社長兼總編輯。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