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799
2014
06
月號論壇主題
從越南反中排華,檢視兩岸關係與亞太戰略
從越南反中排華,檢視兩岸關係與亞太戰略
王志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候選人 (台灣)
 近年來,西太平洋整體安全的紛擾不斷,東海和南海更是焦點,其中存在有關國家自身內部的政治問題,也存在與周遭各國的利益盤算,又隱涵長期大國競爭的準備和整合;在詭譎多變的複雜國際關係,有賴長期的觀察分析,以評估可能的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反日」與「越南反中」政府管控能力比較

回顧20129月因為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發起購買釣魚台,繼日本政府接續「國有化」處理,引發中國反日的緊急態勢;當時日本駐北京大使館前約有1萬名人示威,有人爬到大使館前的樹上燒毀日本國旗,有示威人士衝撞日本大使館,投擲磚頭、雞蛋等,並與武警爆發嚴重肢體衝突,日本三菱製的中國警車也遭民眾踩頂後破壞翻覆;媒體大肆報導中國約52個城市發生抗議日本形成脫序情況,如湖南省衡陽市豐田汽車門市遭縱火燒毀;蘇州、長沙與西安抗議者沿街打砸日本車與商店;青島則有民眾衝進提早打烊日系百貨超市搶走商品,青島黃島開發區10餘家日系工廠遭縱火破壞等,當時似乎中國反日浪潮將一發不可收拾,形成「遍地烽火」情勢。

相同類似情況,近期由於南海問題的激化,也在越南上演引發反中情節;不論反日或反中,其中不乏心存真正愛國和民族意識者,不過也充斥發洩內心對政府不滿和藉機打劫財務者;中國反日風潮之際,作者當時有機會於北京就近現場觀察,雖然於首日也有不少經營日式的台商或韓商遭受波及,甚至中國本地的大陸人所購買的日系汽車都遭殃。惟首日的意外失控之後,次日中國政府即進行有效管理控制,並由武警和公務部門號召的維安組織引導形成較有秩序的抗議活動,活動結束後亦公開違法進行偷竊、打劫、破壞和傷害者相貌要求自動投案。

然而此次越南反中的暴亂,依據台塑企業集團旗下台灣興業越南公司總經理洪福源的表述,越南反中暴動的暴民破壞和洗劫財物的情況,就是「藉愛國之名,行掠奪之實」。因此後續越南官方能否有效進行掌控,或是放任暴民肆無忌憚的繼續破壞搶奪,若是無法有效制止或控制,則越南之國格將與土匪、流氓無異。就目前的觀察,越南於511日掀起反中暴動之後,不論越南政府是有意讓暴民宣洩情緒或短時間沒有能力掌控,直到518日始開始採取手段遏止激烈情緒不斷擴大,乙週之後才有效掌控住;據此可知,同樣是共產黨的中國與越南,在操作民族意識進行社會運動的能力,中國相較於越南管控能力要好很多。

美國「重返亞洲」、「再平衡」準備挑戰中國?
雖然近年來美國為因應中國崛起可能形成的潛在威脅,公開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與「再平衡」(rebalance)等新的政策或戰略轉變以作因應,不過這些目前所顯現僅是「概念」,若無實際計畫作為、務實文件、建立或整合機構和編列預算等進一步落實,只能說是美國對國際盟友宣示的口號。
美國真正推動的長期戰略計畫卻是「海空整體作戰」(AirSea Battle),此概念20102月由「美國戰略預算評估中心」(CSBA)正式提出,並於20105月再次公開分析報告,提出若干建議,之後再進一步建立實質辦公室。其就未來可能的戰役分析,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始於敵對狀態爆發,包括4項作戰方案:「抵擋首波進攻,降低美軍及其盟軍和基地的受損程度」、「對解放軍的戰鬥網路發起『致盲』戰役」、「對解放軍的遠端情報、監視、偵察及打擊系統實施壓制性進攻」、「奪取和保持制空、制海、制太空和制網路空間的優勢」;第二階段的各項行動旨在支持美國打贏長期的常規戰爭,包括:「遂行持久戰,包括保持和利用在各個戰場的主動權」、「實施『遠端封鎖』作戰」、「保持作戰後勤能力;擴大工業生產(尤其是精確制導武器)」。
簡單的說,美國目前推動此戰略概念以進行轉型,尚須十年戰略時間,期間還需要投入「充足預算」,發展新式的「戰具、戰術、戰技、戰法」以為支撐,也就是說2020年能否成形尚有待觀察,而即便成形,尚還要再十年的驗證才能夠確實是否有效,中國與美國的對決充滿變數為時尚早。
分析中國東海與南海的操作策略
就南海爭議問題周邊六個「聲索國」立場並不完全相同,其中對抗中國最激烈的當屬越南和菲律賓。菲律賓於19995月刻意以一艘破舊坦克登陸艦漏水為由擱淺在南海仁愛暗礁上,藉此占據至今;中國自黃岩島事件之後,2013年開始加強海域巡邏,並且設法切斷菲律賓對該艦的菲軍進行補給;不過,20143月底菲律賓利用搭載媒體的漁船成功突破封鎖。中國隨即再次加強海上部署,至今仍保持5艘艦艇在該海域巡邏(海警31113102、向陽紅10號調查船、江湖V型護衛艦和沒有標識的白色海警船);53日菲律賓武裝部隊西部司令部表示,菲軍再次成功向擱淺軍艦的駐軍進行補給品空投;56日菲律賓以「濫捕海龜」為由,在南沙群島半月暗沙附近,扣押了一艘大陸漁船並逮捕船上的11名大陸船員,對此中國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放人。
此次中國海事局53日發布通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將在西沙海域(15°29’58”N111°12’06”E),以「HD-981」號鑽油平台探勘石油三個月,此處距越南沿海李山島約120海浬,越南強烈抗議中方行動;此外,中國並將在南沙群島赤瓜礁(Johnson South Reef)構築海上軍用工事。53日至7日越南派出約35艘各型艦船企圖阻止中方作業,並與中方艦艇發生了171次的衝撞,中方宣稱甚至發現越方派出蛙人在中方公務船5公尺距離,在水中釋放了大量漁網和大型障礙物;對於越南的處理和做法,中國的反應也同時加碼升高,除了原先採取的「非傳統安全」海監船、漁政船和一般漁船(共約119艘),並於517日首次派遣解放軍海軍正規兵力,中國增加部署編號755快速攻擊導彈艦及編號789的快速攻擊巡邏艦進駐,雖然這兩艘軍艦並非解放軍海軍最先進大型艦艇,但此顯示有計畫逐步升高部署以做因應。
就南海問題目前中國與美國並未真正準備對決(攤牌),因為雙方仍存在本身內部的問題和盤算,因此仍將維持「鬥而不破」的局勢。儘管近期美國與菲律賓簽署《加強國防合作協定》,55日兩國更展開大規模的年度軍演「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約3000名菲國官兵、2500名美國與澳洲官兵參與,本次演訓的目標聚焦在海事安全、人道援助和災難因應上),美國仍然僅是形勢上的強烈表態。
就南海周遭國家軍力較強的越南而言,雖然佔地利之便,其具備先進蘇愷27型戰機,向俄羅斯購買的基洛級潛艦也陸續服役,也派遣為數眾多陸戰隊實際佔領南海西側若干島嶼強化防務,並且頻頻向美國與俄羅斯示好期以拉攏,但如果真以為如此就能夠在南海對抗中國,那似乎真的太天真了!
檢視過去面對日本於東海建立「春曉油田」等態勢,相對於目前於南海開始建立探井,不論時空都存在其「一貫性」與「持續性」的戰略操作模式,兩者存在若干相同性模式,只不過是先後也存在因應不同對手與環境導致呈現「先下手為強,晚一步後發」的差異性!
依據之前中國與菲律賓在黃岩島發生衝突的典型案例顯示,中國係採取一連串的整體戰略規劃布局;2012516日曾復生教授即曾指出:近年來中國「越來越重視打『組合拳』,外交、軍事、情報、經濟、輿論、心理、宣傳、網路等一樣都不能少」;同時認知「往往不單純是兩國之間的衝突,而是全球背景下的多方博弈」;但最終目標期能夠達到「巧戰而屈人之兵」的意圖。故目前中國正以「非正規兵力」採取「非傳統威脅」模式面對越南與菲律賓,且正規軍以「少兵在前、大軍在後」的態勢,亦即「非軍事能力前置部署,軍事力量積極作後盾」,中國是有整體性有計畫的戰略作為,並且非常有彈性運用所有的力量來因應;以中國近年網民常用的術語「亮劍」來形容,這把劍展現之後,要亮出來多少,是否真的要出鞘,出手後要用什麼招式,這端視對手的挑釁作為。但其正等待越南和菲律賓「猴急撒野、狗急跳牆」進一步「犯錯」!若越南真以軍事力量攻擊或菲律賓自恃「有美無恐」進一步採取激烈挑釁,無疑是給了中國一次「戰略機會」能「名正言順」來解決。
未來台灣再次遭遇類似的事件該如何面對
就越南反中暴動,中國未重商反而大多波及我台商,有綠營台獨主張者提出就是因為越南暴民分不出中國與台灣,才致使台商遭受池魚之殃;其實不然,由此次越南反中暴動的情節觀察,就算是掛了全綠的台灣共和國國旗也照樣會慘遭重手。
雖然此次越南反中事件,台灣並不接受中方的協助,外交部長亦強烈譴責暴力,要求越南政府立即採取有效行動保護台商,並研議於事後補償。惟若在第一時間拿不出真實的緊急應變處理和協助方式,僅淪為口水;那基於在越台商實務和人道救援的需求上,台商必然會直接經由中國駐越官方機構或國台辦管管道請求緊急協助,中國方面也必然樂於伸出援手,不論對於朝野藍綠兩黨都是雙輸!也由此事件再次證明,南海問題台灣不能以為能夠置身事外。
近期台灣雖然也於2014410日派遣一支67艘的特遣艦隊,護航兩棲登陸艦裝載了二十餘輛的美制AAV-7兩棲登陸車和兩連的營級陸戰隊隊員,在太平島搶灘演練執行「衛疆作戰計畫」的國土規復行動;並於59日再次由海巡、海軍艦艇及搜救直升機所組成的聯合編隊,在台菲重疊經濟海域展開護漁及海空搜救聯合演訓,跳脫過去的無感態度。不過,似乎周遭各國無人理會;台灣雖然囿於若干內外因素無法聯合中國共同面對南海問題,但政府要拿出實效的策略與辦法,避免未來被「邊緣化」而失去「聲索權」才是真正的重點!
作者曾於2012年國防大學第四屆海洋與國防研討會中以「台灣面對南海衝突之困境、挑戰與機會」為文提出:「先建碼頭後擴機場」、「先期預劃可能突發事件應變作為」、「逐步強化東、南沙防務與後備應援,恢復陸戰隊駐軍」、「檢派巡防艦於東沙與南沙之間定點巡弋」、由「外交、海巡、國防」轉變為「外交+國防」,甚至「外交+陸委+海巡+國防」等建言,若干也顯見政府目前已逐步落實推動。
2008年之後中國官方與解放軍多次公開呼籲兩岸能共同合作維護東海和南海的「祖權」,但是就兩岸目前敵我矛盾尚未完全理清之現實條件下,要在東海與南海問題上建立共同合作關係,是相當的困難,也就是說在沒有建立「和平協議」下,是不可能有「合作空間」。對此,作者相當認同近期張競教授所提出的觀點:「在國際政治學理上,不同國家為能達成共同利益,會採取不同層次之結盟方式,希望能夠集中資源,相互協調行動,來擴大其影響能力。假如具有經常性之平行利益,在政策上具有共識,又願意長期接受共同規範,就會形成同盟(alliance)關係。假若基本上並無敵我矛盾,針對具體之共同目標,短暫結盟以便協調行動,相互支持與配合,但不會因此建立經常之政治軍事關係,此為聯盟(coalition)關係。假若針對特定議題存在共同利益,但不便在檯面上相互結合,僅能暗中呼應與配合,此種態勢或可稱為結盟(alignment)或同道」。
「務實應處、積極作為」當是目前兩岸官方互處的可行方式,當兩岸在互相未能正視法理地位,承認對方為政治實體前,聯盟關係無異空中樓閣。因此,兩岸能夠採取之模式,就是心照不宣,但是在實際作為上相互呼應聲援,才能夠鞏固共同利益。而「危機處理」與「人到救援」當是兩岸雙方最佳的切入點!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王志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候選人 (台灣)
王志鵬,備役海軍上校。新聞評論者,文章多評論兩岸軍事國防事務,散見於台灣各大報章。
1989年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正期78年班畢業,歷練潛艦職務十餘年,具備水下航行5,525小時經驗,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
2001年派任海軍總司令部計畫署計研組中校計畫官,負責海軍新一代潛艦籌獲業務。
2004年派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戰略研析處中校計畫官,負責「美(日)、中、台關係」相關戰略研究。
2006年派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建軍規劃處上校計畫督導官,負責督導「海軍軍事投資建案及三大軍購案中P-3C反潛機及潛艦」業務。
2007年5月1日自國防部退伍。
2008年獲私立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續於2010年獲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
現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候選人。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潛艦作戰、國防政策、兩岸軍事、中國海權、海洋戰略、亞太區域安全。
著有《台灣水下艦隊之路》、《不分藍綠,為台灣永續生存而奮鬥!》等專書,其他研究與評析約三百餘篇,刊登於國、內外各期刊、報章媒體(網路)和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