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629
2014
06
月號論壇主題
從越南反中排華,檢視兩岸關係與亞太戰略
中國要進取不怕事
袁岳/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 (大陸)
 最近美國加強了美日安保與美菲安保關係,菲律賓與越南也強化了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的對抗姿態。在這樣的局勢面前,中國的選擇不是口頭抗議與實質妥協,而是積極面對甚至直面對抗。這樣的對策模式未來可能常規化。對這樣的方式,我經常碰到一些外國外交官或者外國媒體記者問我,中國現在在周邊海洋問題上的強硬是不是要轉移國內矛盾而尋求的外部焦點?我的回答是,中國已經到了調整國際戰略的時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思路就是我們開始不怕事也不怕搞事了。
以前中美之間一旦臺灣問題有事,我們就要美國領導人重申下“一個中國”政策,重申下就可以購買他們百來億美元的波音飛機;對於日本,一旦有政要去靖國神社,似乎承諾不去我們就可以在其他問題上做點讓步。說實話美國總統說與不說一個中國政策、日本首相去不去靖國神社,其實質的安保、主權政策沒有大的區別。
我們如果只堅持這樣的形式利益,其實我們是在實質利益上吃虧的。因此我們在適當的情形下,在類似釣魚島、南海問題上採取更為積極的做法,就為我們爭取自己的實質利益提供了更多的交易空間。有人說其實我們搞不定這些問題,因為背後有美國,其實關鍵不在搞定而在搞事,因為只有搞事我們才有實質利益上的籌碼,而不只是形式利益籌碼。關鍵還在於全球與中國關聯的事情隨著中國利益影響範圍的擴大而多起來,比如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朝鮮半島問題、阿富汗問題等等,在這些問題上各方需要拉攏中國站邊,而只要有利益拉攏,我們在周邊搞的事情就有了平衡的籌碼;而在另外一些包括安理會入常、自由貿易協定、重大國際賽事舉辦權的支援等各類大大小小的中國發言權範圍內,給還是不給,就與對於中國搞事的態度有明確或者暗含的關聯。在這個意義上,只要把握得當,搞事而不是息事寧人才是我們利益最大化的關鍵。

中國的外交戰略要從過去除了事情就抗議完事,然後靠買單消事的被動型PASSIVE(人進一步我實質沒進步)或者反應型RESPONSIVE(人進一步我反應半步)模式,變成一旦有人惹事就會針對性地積極進取型的PROGRESSIVE(人進一步我進一步甚至進兩步)模式,也就是說決不怕事,你挑了事那麼我會有比你預期更強烈的反應,這個反應要比挑事的程度更進一步,這樣才會為我們後來的談判底線預留空間。比如像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我們說了很久,但是在我們PASSIVE的被動型或者反應型RESPONSIVE模式之下沒人真會買我們帳,只有在看準時機適當進取型PROGRESSIVE的反應之後,才會為後面的適度妥協提供了轉圜的可能,甚至可以創造出更加有創意的安排模式,比如在南海需要有積極進取的作為,其後再提議建設南海共同體,讓爭議國家以共同投入的方式分享開發收益,關於主權爭議不只可以擱置,更甚至可以提出共同主權概念,在未來區域一體化發展中淡化主權概念而強化共同行動與共同受益安排。
儘管這會讓某些國家看成是強勢型模式或者威脅型AGGRESSIVE(人沒進一步我卻進了一步或幾步)模式,但這主要是周邊國家與國際社會習慣了過去我們採用的PASSIVERESPONSIVE模式,對於我們現在的PROGRESS模式還難以適應,但只要我們適度把握好分寸,也要適度面對與擔當風險,當PROGRESSIVE模式奏效之時,我們才能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與主動性。
進取搞事是我們目前的國家利益保障的必須,這使得我們開始由抗議外交才能真正轉向談判外交,而且搞事本身還可以驅動中國建設獲得新的動能,比如在中國軍工體制開放化改革的進程中,搞事所產生的國際壓力可以使得軍工發展得以保持動力,同時透過採購機制與國民混合所有制機制的發育,使得軍工技術發展推動民用技術的持續進步。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搞事也敢當事,這樣才讓中國面對多類國際問題的歷練豐富起來,從而更加具備處理周邊與更加遙遠的全球問題的經驗與人才。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袁岳/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 (大陸)
學者、教授、企業家。
現任: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中國資訊協會市場研究業分會副會長、北京科技諮詢業協會理事長、世界專業研究者協會(ESOMAR)中國區代表、AMCF(國際管理諮詢公司協會)董事兼副主席(主管亞太事務)、北京留學生商會副會長、哈佛校友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西南交大、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管理學兼職教授、MBA/MPA兼職導師,擔任多家重要媒體和企業的長期管理顧問、為多家美國著名思想庫、知名大學、國際關係機構提供常規講座。
社會學博士、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MPA、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
著作:發表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法學方面的論述約900餘萬字。在組織管理。高級談判、市場行銷、品牌管理、政策分析方法、社會群體研究方面有相當研究。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