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698
2014
06
月號論壇主題
從越南反中排華,檢視兩岸關係與亞太戰略
環繞在南海牌桌邊合縱連橫卻各懷鬼胎的玩家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台灣)
資源豐富主權模糊,南海漸成波斯灣第二
南海總海域350萬平方公里,相當渤、黃海及東海加總的三倍;依《海洋法公約》測算,一個珊瑚礁或小島,至少可擁有1,543平方公里的領海和431,015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海域

據估,南海石油蘊藏418億噸,油氣構造200多個,油氣田180個,藏量約全球12%;此外還有豐富未知的可燃冰。目前周邊國家在南海開鑿1,380口油井,年產5,000萬噸,幾為大慶油田最輝煌時的年採量;中國認為,失去南海資源,等同失去中國油氣總資源量的1/3
南海
各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多達7國,近年中國軍事積極擴張後,與週邊國家的糾紛漸遭國際關切,主要是南海位於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間的航運要衝,扼控東亞通往南亞、中東及非、歐洲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每年通過的船舶逾10萬艘,海空運載的貨貿達5.3兆美元,一旦南海被單一國家壟斷,包括美、日、台、中、俄、南北韓及南海諸國的交通與經濟命脈皆將受到不確定風險。

這幾年中菲島礁衝突迭起,國際間已將三沙市禮樂灘美濟礁黃岩島與太平島依次列為五大可能的戰
爭導火線,資源豐富卻主權模糊,南海被視為波斯灣第二理所當然。
19321935年,中華民國內政、外交、海軍、教育等各部和參謀本部、蒙藏委員會曾共組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南海各島嶼名稱共132個,分屬西、中、東、南沙群島管轄。

二戰時,此區重要島嶼均遭日軍佔領,戰後這些諸島全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1945年起則由中央政府有效控管,1946年接管並在島上確立主權碑,海總亦在東沙恢復氣象台;1947年我國內政部重新命名南海全部島礁沙灘名稱共159個,並公布施行。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曾在1947年確立「十一段線」~U線,作為南海主權權利和權益界線,並向世界公布,國際社會未有反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拉攏越南而讓予二條線,保留的九段線則在中國地圖冊上標明並向全球發行,相關國家均予默認。
1952428日舊金山和約會議上,因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未出席,越南代表遂聲明對西沙和南沙享有主權,當時無人反對。但中華民國還是依該合約第二條聲明,正式領有南沙及西沙等島嶼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至今已逾一甲子。

台獨式微後,中國得以集中精力軍事擴張

不幸其後諸多島嶼在國共鬩牆的冷熱戰期間,紛遭越、菲等國佔領;其中越南佔領29個島礁,再將開採之石油出口到中國,讓中國成為越南第三大石油出口國。

近年周邊國家相繼主張從領海基線起算不超過12海浬領海、24海浬毗連區與200海浬經濟區,不僅未留通行水域給公海,且已侵犯中華民國歷史性水域,嚴重損及我國主權與海洋權益。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外貿大幅擴張,能源進口強烈需求,海軍軍力亦快速崛起,2007年遂將中、西、南沙諸島及附近海域的三沙市調為縣級市。

2012年越南亦不甘示弱出台「海洋法」,不及三天中國又在724日舉行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大會並揭碑,除三沙,
甚至還將台灣長年駐守的太平島也納入行政區內,並成立「正師級」的三沙警備區,南海對峙逐漸升溫。
南海紛擾主要是東協十國未能在此問題上形成具體的「行為準則」,使得化解紛爭的中道力量無法型構,加上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台群島的對峙,讓美日與越、菲凝聚成制衡性的夥伴關係,致局勢益加複雜。

此外,近年台商大幅西進投資,間接削弱台灣主張獨立之勢力,台獨式微後讓中國在外交上不必再與美日妥協讓步,無後顧之憂下得以集中精力擴張海洋勢力。

去年中國總理李克强訪問河内後雙方關係有所改善,然52日中國卻將一鑽油台移至西沙群島並派逾百艘船艦護衛,引發越南不滿,進而升高為強烈反中行動,不料卻意外演變為對越南台商的打砸搶燒暴動。

事件發生後中共解放軍曾調兵趕赴邊界,外界一度研判可能會有第二度「懲越行動」,所幸其後越南宣稱更大一波的反中示威受到干預平和落幕,中越衝突暫告化解。

中越存在千年宿怨,越戰時則是戰略夥伴,越南統一後雙方卻血腥開戰,然兩國又同屬世上所存無幾的共產國
,雙邊貿易密切,越南從消費品到電力皆仰賴中國,讓中國年享貿易順差200多億美元21世紀後中國軍力快速增強,找不到用武之地的解放軍一再高喊「要有所作為」,這次越南民間反中暴動台商意外成了出氣桶,讓中國未有出兵理由,也化解剛實掌兵權未久之習近平的尷尬。
中國一再於釣魚台及南海積極行動,一方面是轉移內部不斷昇高之矛盾壓力,另方面則是企圖造成既有事實,以利於未來經濟海域糾紛談判,同時取代冷戰時蘇聯的角色,與美國平起平坐。
正朝海洋國家擴張的中國,已快速擁60多艘潛水艇,並企圖不久超越美國潛艇數量,預計2020年,中國在西太平洋的戰艦規模也同樣將超越美國。
美國從未離開亞洲,他只是重返菲國基地

在被封鎖的第一島鍊未有任何海空軍基地,因而中國要成為海上霸權,唯一的舞台就是南海
然而,海軍的資源消耗遠勝陸軍,且現今最快戰艦航速亦不過35(時速約65公里),加上南海島礁狹小,難守易攻,久戰必拖垮國力,因而中國在南海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甚小,至於威懾性的軍事行動則不排除。
越南菲律賓自知難敵中國,因而大力拉攏美國。美國對越南略有顧忌非因越戰因素,畢竟那已是過去式,主要還是越南仍係共黨專政,不符合美國的價值,除非有重大利益交換,如軍事基地租讓等

問題是越南又不敢全面擁抱美國而激怒中國,因而只能在美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維持恐怖平衡,等待北京的讓步
1991年將美國趕出蘇比克灣及克拉克二大海空軍事基地的菲律賓,不敵與中國的衝突後,重新投向老美懷抱在歐巴馬總統抵達其亞洲行最後一站~馬尼拉之前幾個小時,美菲簽署了一份10年期之技術性的可續約軍事基地協定。
為了遏制中國,美國海空軍50%皆部署在東亞,它一直没離開,所謂的「重返亞洲」,其實乃是回到菲律賓軍事基地此一協議有助美國把更多軍事力量投入亞洲,配合其返亞戰略,同時也為與中國嗆賭的菲律賓撐腰。

菲律賓進一步採取法律行動挑戰中國的是,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請求國際仲裁法庭裁定九段線無效,以令中國停止所謂侵犯菲國主權的行動;越南也有意跟進

中國則反將一軍稱他們2006年已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則中爭端各方必須就仲裁小組的組成達成一致,聲明將上述爭端排除於仲裁程序外。

東南亞國協內部的利益衝突及相互矛盾,讓經濟壯大的中國有爭作老大的本錢,最快的方式就是讓近年曾與他們有海域瓜葛的越印尼馬來西亞等個別主動與中國談判。
然而,這就彷若玩梭哈的心理戰,誰先示弱,誰就輸了。
2012年中菲對峙事件中,美國曾策畫讓双方一起撤離,但菲國撤離時中方卻没撤離,進而控制了淺灘。
歐巴馬誓言要讓中國在南海和其他各地尊重「國際法規準則」,但今天的中國不像冷戰時期有蔣家台灣、蘇聯或阿扁時代的台獨勢力可牽制,尤其普京掌政下的俄羅斯與美歐格格不入,讓中國找到了對抗美日的外交支點。
俄國總在最關鍵時刻確保國家最高利益

烏克蘭的分裂,同樣讓面臨歐美抵制下的俄國有了策略夥伴;歷史表明,俄、中和美國在國際事務有所謂「戰略三角的矛盾關係。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趁中俄外交最惡劣時訪問北京,成功分化了中俄關係。如今,普京與習近平簽訂了一份為期30年、估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協議;金額看起來龐大,但即使到2020年,俄國對中輸出的天然氣仍不到目前向歐洲輸氣量的25%,何況輸氣得從2010年代結束後才開始;這意味著歐洲目前對俄羅斯仍是重要的經濟夥伴。
此外,莫斯科也企盼日本和新加坡提供技術合作,希望印度購買更多俄製武器,而日、韓、印度也正積極投資西伯利亞的製造業。
俄國總在最關鍵時刻確保自身利益,像二戰將結束時他才對日宣戰,越戰韓戰皆由蘇聯策動,但俄國均未出兵。
嚴格說來普京是生意人,確保俄羅斯經濟、外交與軍事的最大利益,是他的戰略目標,他不會為中國與周邊國家之衝突而犧牲自身利益或與以美國為首的20餘國結仇尤其中國自清末後領土喪失最多的對象就是俄國一旦中國坐大對俄國來說乃係潛在的風險,玩弄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矛盾符合俄羅斯的長遠目標。
對中國而言,自古威脅多來自北方,穩定北方的威脅,中國方有能力南進成為海洋國家
;但中國也很清楚,與美國的双邊貿易是中俄貿易的三倍,沒有美帝這尊財神,中國很難成為經濟大國。

中共建政後,中國作過3次大規模的經濟區劃,但都没把海洋國土納入其中;20世紀670年代並公布「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三原則;近年隨著軍事崛起,卻又跳過台灣在南海的槓桿作用積極發揮戰略行動,終因拿捏失衡,被迫耗散巨大力道維繫一個破碎的南海局面。
無論就歷史、現狀及法理,台灣在南海最站得住腳,兩岸在南海直接合作尚有諸多矛盾需待解決
,最有效方式則是讓台灣參與東南亞國際事務,以及透過美國、新加坡等國際合作,兩岸在南海共同開發,總比中國單獨以軍事
力量換取經濟利益更划算。
相較於中國在亞洲的動輒得咎,美國重返亞洲舞台可說本輕利重,如魚得水。
每年全球通過南海的貨貿,其中1.2兆美元是透過美國港口,維持南海海空的自由通暢,係美國的根本價值;美國最強卻還不想出手的王牌,就是設法讓南海「國際託管」,澈底中立化。
馬習會最好的見面禮「南海和平協議」

歐巴馬誓言,要讓中國在南海和其他各地尊重「國際法規準則」;但同時強調,「我們雖然致志於追求舉世的和平與自由,但並不表示每個問題我們都要軍事解決。」

這充分說明有能力打勝戰的美國目前不會為南海糾紛而出兵的立場,除非與美國訂有安保條約或軍事協議的日、菲受到嚴重武力威脅;這也意味著釣魚台及南海的吵鬧將成為常態,但升高為戰爭的機率不大。

美國目前較有興趣的是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之實現,以平衡中國與東協成為一體化市場的戰略意圖。
釣魚台缺乏明確目標的紛爭及東海防空識别區的擅自劃設,坐實了中國崛起威脅之說,讓醉生夢死的日本合理化重振軍武,同時也讓日本步美國之後「重返亞洲」;530日亞洲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首度安排日本首相發表開幕演說,無形中提高日本在亞洲的地位,這還真得感謝中國
有鑒中國崛起後反日益孤單習近平特提出「亞洲新安全觀」,重點是如何落實國際遊戲規則,而非以霸權思維或砲艦外交來滿足狹隘的民族主義。

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共同宣佈《大西洋憲章》時就已擬定「不尋求任何領土的擴張、參加世界貿易、促成所有國家在經濟領域內最充分的合作、建立和平及放棄使用武力」等宗旨。《大西洋憲章》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英國、挪威和荷蘭共同合作開發,日產600萬桶石油的北海油田。

南海由於有領土爭議、戰爭宿怨、漁撈糾葛、航道通行、上空飛越、經濟海域重疊、海底電纜鋪設等現實衝突,背景錯綜複雜,對兩岸來說,較具挑戰性,應對上也較棘手,一方面要展現肌肉,另方面則要靠大腦、法理、機遇及實力,方能勝算自如。

波斯灣戰爭驗證長期爭戰有形與無形損失超過共同合作之利益;南海之大,大到足以容納周邊國家共同談判開發 ;馬英九六年國政一無所成,唯一斬獲就是首倡「東海和平協議」獲得日本局部善意回應。

面對可能隨時有重大突破的南海問題,台灣不容再置若罔聞;或許倡籲「南海和平協議」,才是馬習會最好的見面禮,但先決條件就是必需獲得美國理解!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台灣)
台灣大學法學院商研所企經班結業(企業經理班~EMBA前身)。
曾任:21世紀出版社總編輯、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台灣電視台監察人、東森電視台董事、民眾日報發行人、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新新聞周刊社長兼總編輯。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