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9,965
2014
07
月號論壇主題
從張志軍訪台看民進黨如何與中共互動
中國足球的春秋大夢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一個日本人被形容為一頭豬,但一群日本人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條龍;在中國,人人都相信自己是龍的傳人,一個中國人會是一條龍,當一群中國人在一起,會是什麼?不用我說,大家都各有聯想,於是,讓我聯想到足球這檔事。
中國人搞運動,個人的競技總是比較優於團隊,除了中國人的團隊意識不足在作祟之外,中國的足球還被腐敗的官僚制度給污染了。近半個世紀,中國大陸的一黨專政成功了一些事,也搞壞了一些事,像是足球這玩意,一旦被列為中國官僚體制下的宮內遊戲時,它就很難跟國際接軌。中國足球的春秋大夢,最多只能在國內聊以自慰,一旦走進國際舞臺,就成了體育版面的笑話題材。
小小的足球,吸引了全球億萬人的關注焦點。巴西世界盃的草坪,成了世界球迷幻想的舞臺。日本隊對希臘一戰,吸引了5000萬中國電視觀眾,任誰都相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足球市場,以轉播收視率來看,中國球迷在世界盃期間,收視率暴增,保守超過1億的觀眾。不過,中國雖然足球迷眾多,但一到世界盃期間,只有當觀眾的份。
亞洲有日本、南韓,甚至北朝鮮都是世界盃的常客。對於一個全球最多人口的大國,這實在有點難堪。中國球迷不斷在歎一件事:難道13億人就找不到11個能踢好足球的人嗎?但事實是,就是找不到!
我看過美國密蘇裡聖路易斯大學人類學教授蘇珊•布勞內爾在題為“中央計畫的缺陷”文章中分析說,中國足球無法進入世界級,原因跟中國的游泳、田徑項目的落後類似,因為是沒有得到更廣闊的人才來源,而國家只專注投資宮廷式體育專案,以為從小開始密集訓練一些孩子就可以出成績。
蘇珊認為,中國足球問題,最主要弊端是政府對體育的中央集權式控制,現在中國走向市場經濟,而足球等體育項目仍被政府控制,於是,足球也像中國的經濟一樣,是雙軌制,體委和足協,兩個單位同時有權力和金錢,這種制度為腐敗敞開大門。很多中國人問,什麼時候中國能打入世界盃?蘇珊說,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先問一句,為什麼中國要有這種國家掌控的體育系統,它主要是為了拿奧運金牌而已,而不是為了大眾體育。
中國的體育系統,尤其是足球,是中國當今“政府控制”和“市場經濟”這種混合制弊端的一個縮影。
我想,蘇珊教授對中國足球的春秋大夢是有另番獨特的見解。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亞洲辦公室主任楚池亞瑪則在“對政府的威脅”的文章中說,在足球發達的英格蘭和巴西,城市的草根足球十分重要,那些足球俱樂部是鄰近青少年的活動中心,也是發現和培養未來球星的根據地。
這種俱樂部不僅提供基本的足球技能,並訓練人的體育性、勇氣、紀律性以及忠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一些英國的戰鬥旅,主要是從有足球俱樂部的城市招兵,打仗前,軍官把一隻足球踢向德國戰壕,標誌進攻開始。楚池亞瑪認為,過去幾十年,中國官方培養體育菁英的方式是提供資金、教練、培訓,以及旅行的特權等等,主要是為拿奧運金牌,由此來展示政治制度的勝利和成功,這種政策給足球發展帶來陰影,足球專案被當局控制時,地方上獨立的足球俱樂部就沒法發展。
兩位專家的的論點都是從中國政府的制度面去打開中國足球春秋大夢無法達到目地的關鍵原因,我想,中國政府是打死不會承認的,因為這牽扯到中國足球體制的存在的腐敗情事。
而中國足球迷熟知的潛規則是球員要想參加國際比賽,必須跟教練有 “關係”,才能被推舉。而在基層比賽,也要跟“評委”拉關係,才能拿到“好成績”。在中國這種足球體制下,想要中國打入世界盃,普遍認為都不樂觀。
我想,中國足球的春秋大夢發展不用學歐洲或中南美國家,近在咫尺的日本、南韓就是很好的參考物件。日本在1992年開始發展日本足球聯盟,利用各地方的成人足球俱樂部帶動青少年、少年足球的發展,並引進剛退役的世界盃各國名將到日本踢球或教球,綿密的推展計畫讓足球成了全民運動,與傳統的人氣運動棒球與相撲並列為三大人氣運動專案,而最終目標就是要打進世界盃。
日本人做事的企圖心很強,也不過才10年的光景,日本足球就制霸亞洲,成為世界盃24強的一份子。日本足球的崛起讓中國很吃味,而中國足球與日本足球發展的軌跡很吻合美國專家在體制上探討的模式。中國足球的基本人群過於薄弱,體制內訓練的選手出不了成績時,中國的足球就陷入恨鐵不成鋼的困境。
中國的足球迷很多,而中國的足球選手很少,這個現象已經很清楚說明中國足球春秋大夢無法達成的最大關鍵了。或許有人會說,哪天中國主辦世界盃時,中國就能以地主國的身份踢世界盃,或許,這個夢想很荒誕,但也夠調侃目前中國足球春秋大夢太飄了,與現實的足球世界有段遙遠的認知差距。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知名社會評論者,運動專欄作家
臺灣讀輔仁大學 日本東海大學。
現任:Fox體育台評論員,西尼爾運動管理公司技術顧問。
曾任:ESPN、TVIS評論員,運動專欄散見各國報章、雜誌。
過去25年,離開臺灣後,先後旅居日本、美國、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城。
文字作品:《兵臨北京城》、《筆感•球感》、《果嶺上的社交術,第19洞》、《東方超特級•郭泰源》、《奧運100年》、《洛基•林明佳》等20餘本。
影像作品:《日本人的聯想》、《背的聯想》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