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307
2014
07
月號論壇主題
從張志軍訪台看民進黨如何與中共互動
蔡英文的中國課題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台灣)
 對於蔡英文來說,中國是她問鼎九五最後一哩路上的一顆大頭石頭,必須至少在戰術上虛與委蛇,這也是民進黨內部在2012年總統大選挫敗後的共識;至於她如何看待中國對台灣生存的意義如何,那是戰略層次的考量。
一般而言,左右選民投票行為的不外候選人、政見、以及政黨認同,在假設國民黨江河日下的情況下,只要她維持相當的局外人形象,沒有必要一對一的情況下強調政策立場。儘管如此,還是可以嘗試觀察其基本傾向。

影響政治人物外交立場的因素,不外個人、國內、以及國外等三個層級。首先,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看不出蔡英文對於國民黨有好惡,更不用說中國、或是共產黨;同樣地,就理念而言,她似乎也沒有強烈的統獨、或認同偏好。或許是長期參與國際經貿談判,她也不輕易揭露實質的看法;至於所謂的「空心菜」,則是揶揄她沒有立場。

接下來是國內的政治場域,在假設政黨競爭的軸線不動的情況下,也就是政黨認同決定於國家定位、國家認同、或者再加上一點族群認同,蔡英文大體採取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具體而言,就是政策上向國民黨聚合(converged),講好聽一點是進行肉搏戰,講坦白一點是模糊戰。

這裡的基本假設是在光譜上具有台獨信念的選民,對於國民黨的討厭、甚至於仇視,遠大於對民進黨的失望,因此不至於飛象過河投票給藍營的候選人,即使是拒絕投票也是間接幫助敵營。因此,在沒有其他選項的強況下他們最後一定會回頭含淚投票,跑不掉。

不過,由於太陽花學運除了反服貿,還高呼反中的訴求,也就是由經濟的相對剝奪感,追根究底,認為病源在中國的蠶食鯨吞,進而高舉台灣獨立的巨擘。蔡英文似乎判斷這股所謂公民團體的力量不足畏,終將向民進黨靠攏。這一波廢除『台獨黨綱』的動作,似乎反映她的自信;畢竟,即使林義雄與公民組合要揭竿而起,也是年底地方選舉以後的事了。

至於藍營,宋楚瑜與習近平見面之際大談反台獨,頗有跟國民黨搶代理權的味道。至於陣營內的另一個光譜,馬英九的策士陳長文提出「反台獨不能成為信仰」的反省,也就是質疑國民黨死守中華民國現狀是否能保障台灣的長治久安。然而,總統府迄今並未正式回應;看來,只要馬英九堅持他的「不統、不獨、不武」新三不政策,楚河漢界涇渭分明,還是可以跟民進黨作有效的區隔

另外,施明德與蘇起等人近日推動的「大一中架構」,大致上與聯合報近年所訴求的「大屋頂中國」異曲同工,更可以往前推自宋楚瑜的「一中屋頂」。基本上,這是蘇起仿效德國模式的「一族兩國」想法,盱衡戰後的相關發展,除了南北韓,包括東西德、南北越、以及南北葉門終究還是合併,所謂的兩國只不過是過渡時期的安排,早晚成為過眼雲煙。

整體來看,當下影響蔡英文出招的只有來自外部的因素。基本上,她認為美國不足恃,至少目前民主黨的總統歐巴馬。相對上,習近平的權力鞏固尚未穩定,只要中國不要過於焦躁,有沒有必要向對岸交心表態、甚至於爭寵,應該是民進黨必須審慎考量的。

既然是反對黨,原本應該扮演黑臉的角色,只要維持起碼的聯繫管道,正常的交流,適可而止,沒有道理要去跟執政黨搶攻勞,彷彿觀光旅遊、餐飲服務業在搶食「大陸客」的大餅一樣。至於相互瞭解,雙方的智庫應該有基本的認識,不至於錯把馮京當馬涼即可,個人關係不能拿來當國家利益的後盾。

其實,綠營學者與中國涉台人士早有相當交往,因此,甚囂塵上的所謂「民共交流」,看來只是假議題,關鍵在於高層相會的條件。回到最基本的問題,民進黨真的要靠中國的加持才能上台?當共產黨成為國、民兩黨競逐的平衡者之際,中國豈不成為宗主國?為了執政,把台灣淪為十九世紀的朝鮮、或是安南,又付出的代價未免太高!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台灣)
施正鋒,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 (1991);學術專長為比較外交政策、國際政治經濟、族群政治;研究興趣有和平研究、民族主義、政黨政治、選舉制度、經濟發展。
現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曾任:前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兼任教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ace Studies 執行編輯、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副理事長、台灣原住民教授學會常務理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理事長、台北市台中一中校友會文教基金會董事、台灣綜合研究院顧問。
著有《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1998)、《當代政治分析》(1998)、《台灣政治建構》(1999)、《台灣人的民族認同》(2000)、《台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2001)、《台灣民主鞏固的擘畫──政權輪替與制度改革》(2002)、《台灣民族主義》(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2003)(與張學謙合著)、《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2004)、《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2005)、《各國原住民人權指數之比較研究》(2005)(與李安妮、朱方盈合著)、《台灣族群政治與政策》(2006)、《台灣政治史》(2007)、《原住民族人權》(2008)、《台灣的國家安全──和平研究的途徑》(2009)、《台灣族群政策》(2010)、《台灣涉外關係》(2011)、《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民主制度》(2012)、《自我認同與民族認同的追尋》(2013)、《天光的台灣:施正鋒20年短篇文選》(2013)以及等書。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