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9,533
2014
09
月號論壇主題
從中韓FTA看台灣經濟危機和出路
海峽兩岸棒球的聯想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海峽兩岸的領土是一大一小,很多事情談合作都會面臨誰是老大?誰是老二的難題,運動也不例外。奧運模式的稱號問題困擾了兩岸合作快40年,直到海峽杯出現,先有高爾夫,後有棒球,都是臺灣的強項,大陸願放下老大心態向臺灣學習。兩種小球,成了海峽兩岸的破冰式合作。
高爾夫與棒球都是臺灣在日本殖民地時代打下深厚的基礎,再加上美軍駐臺灣期間的二次洗禮,幫助臺灣在高爾夫與棒球紮下厚實的根基,特別是棒球成了臺灣的國球,而大陸棒球的實力相對弱,讓海峽杯棒球賽的市場性更被看好。經過台中舉行的海峽杯之後,兩岸棒協計畫新式對抗聯賽,像是兩岸主客場的比賽把市場做大,對於中國棒球,談職棒言之過早,先以兩岸成棒聯賽的做法,藉由台灣棒球更多的交流,帶給中國棒球更多的刺激,這會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兩岸棒球協會似乎都希望能將目前海峽對抗賽擴大轉型,如果能打時間較長並具有主客場的聯賽性質,不僅可以增加兩岸棒球交流,能刺激更多商業資源,電視轉播投入, 將兩岸棒球市場共同做更大。
臺灣與大陸棒協構思中的海峽兩岸業餘棒球聯賽,兩邊採三隊對三隊或是四隊對四隊的新海峽對抗聯賽似乎比較可行。前幾年,中華職棒會長趙守博曾提出中華職棒登陸,或是有大陸組第五隊話題,但職棒對中國棒球現行發展狀況並不切實際,現在校園對棒球的認知漸漸開展, 尤其是大城市的大學校園,有許多社團和系所球隊出現,這對中國棒球長遠推動發展算是有利契機。
目前中國幾支省市棒球隊仍是屬於省市體育局主管,領的是省市體育局的薪水,商業贊助投資目前還不是很成熟,不過像長期以來發展較健全並有體系培養的北京、天津,以及台商、日商、韓商較多的江蘇,加上鄰近有美國大聯盟訓練基地,這幾個地方球隊是比較有條件發展成有實力的業餘球隊或准職業球隊。

海峽杯兩岸棒球賽結束,可以看到中國棒球發展在最近的10幾年是有進步,但再進一步提升的瓶頸也看的到。大陸棒球如果想要進步,棒球人口需要擴大,練習方式上需要有所改變。大陸棒球整體實力與其他亞洲強國還有一大段差距,且大陸比賽少,如果可以參加台灣聯賽,透過密集訓練,提升選手實力,會進步得比較快。 台灣選手從小就打球,也很會玩球,特別是高中球隊培養出很多好手,而且賽事多,球員經驗豐富。
大陸棒球想要進步,必須到各地取經,而選擇臺灣可能是最理想的捷徑,語言能通,還能在海峽兩岸的運動交流記上一筆,算是雙重的利多。 大陸棒球發展從2002年聯賽試辦開始,算是個起步,2006年為了北京奧運開始有希望之星隊,請來大聯盟教練團執教,送代表隊到美國集訓,也有幾名球員到小聯盟學習,打造一批可上國際戰場的國家隊成員,也打了奧運、經典賽、亞洲職棒大賽等國際比賽。
但很可惜的是大陸棒球存在發展的矛盾,尤其是奧運沒有棒球項目之後,在中國推動就面臨很大的困難,加上球員靠打棒球沒有好的收入,每年比賽場數又很有限,完全沒有誘因培育出更多有潛力的球員,因此這兩年大陸隊陸續換人,整體實力已經不如過去。
走下坡路的大陸棒球需要解套,借著海峽杯棒球聯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而臺灣業餘棒球也需要新的刺激,同時需要大陸的商業市場腹地,雙方都有需求,放下老大、老二的心結,合作才有無限的可能,看好海峽杯棒球聯賽的互利雙贏!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運動專欄作家
臺灣讀輔仁大學 日本東海大學。
現任:Fox體育台評論員,西尼爾運動管理公司技術顧問。
曾任:ESPN、TVIS評論員,運動專欄散見各國報章、雜誌。
過去25年,離開臺灣後,先後旅居日本、美國、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城。
文字作品:《兵臨北京城》、《筆感•球感》、《果嶺上的社交術,第19洞》、《東方超特級•郭泰源》、《奧運100年》、《洛基•林明佳》等20餘本。
影像作品:《日本人的聯想》、《背的聯想》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